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1)

本文摘自由王德禄、赵慕兰等人撰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第二章第三节第二目。

本书作者是中关村发展的亲历者和长期研究者,为大家揭示了中关村崛起背后的秘密——不是copy硅谷,而是建立人脉;本书亦总结了在硅谷和中关村两地跨区域创业成功案例的共同点,指出创业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人脉网络。

改变世界的新产业之所以能够在硅谷不断出现,相当程度上归功于硅谷“改变世界”的创业文化和在这一文化下所产生的怀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硅谷弥漫着一种“不可阻挡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由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承载、传播、继承。这些人思考的是“做什么能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的梦想成为硅谷的一种文化,是硅谷创新精神的核心。改变世界的梦想使得硅谷工程师的眼光从技术囹圄中解放,认真地思考如何利用技术创新的成果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硅谷的新兴产业和改变世界的大企业就是由这些怀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所一手创建的。

苹果公司的创办,源自于两个电脑爱好者满足普通人对计算机需求的梦想。当时的计算机主要面向大公司,体积庞大,使用不便,只能用打孔纸带输入,大部分还没有显示器。1971年,16岁的乔布斯和21岁的沃兹尼克看到了像他们这样的普通人对计算机的需求,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开发小型计算机。他们的设计在坚持性能的同时,追求使用的便利和结构的简单。1976年,他们在车库里设计出了可以装到一个旅行箱里的Apple I。

思科(Cisco)公司的创建,源自两个斯坦福科研人员连接不同网络的梦想。20世纪80年代初,斯坦福两个不同系的计算中心主管里奥纳多?波萨克(Leonard Bosack)和桑迪?勒纳(Sandy Lerner)发现由于各自管理的网络不同,各种设备和协议互不兼容,非常不利于相互间信息的传输,于是两人发明了一种能支持各种网络服务器、各种网络协议的路由器。于是思科赖以生存的“多协议路由器”便诞生了。Cisco是旧金山英文名字 San Francisco的最后5个字母,思科公司的图标正是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创始人的意思是要建起连接不同网络的桥梁。

雅虎公司的创办,源自创始人对当时杂乱无章的互联网信息的努力改变。1993年雅虎的两位创始人杨致远和费罗一起成为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研究生,迷上了刚刚出现的互联网。但此时互联网上的信息和网站杂乱无章,于是两人制作了自己的主页,把喜欢的网址收集起来,链接到自己的主页上。当杨致远和费罗把这个不断更新的站点放到互联网上时,吸引了当时几乎全世界网民的追捧,甚至挤爆了斯坦福大学的校园网络。于是,1995年杨致远和费罗便放弃了写毕业论文,而专门从事创建网络门户的工作。

为了进一步改进互联网上获得信息的效率和体验,斯坦佛大学计算机系的两名博士生佩奇和布林创办了谷歌。在此之前,包括雅虎在内的各种互联网旗帜广告只是向网民展示“我有什么”,对于网民“我要什么”则无动于衷,此外利用各种特效来吸引眼球反而引起了网民的反感。在此背景下,两位谷歌公司的创始人发明了“网页级别”(Pagerank)的排名索引算法,并以此为基础,于1998年创立了谷歌公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