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练好太极拳的五大内在素养(2)

三、磨砺

最有名的例子是禅宗六祖的故事。六祖本是打柴的,家里很苦,只有一个老母亲,打了柴,卖钱买粮食,养活老母亲。有一次六祖听人念《金刚经》,觉得很有意思,就跟他老母亲说要去学佛,母亲就让儿子出家去了。到五祖那儿,和五祖对了几句话,五祖一听,这人有来历。就吩咐他:舂米去。舂米的工作做了八个月,其间经历了许多身心的磨难,五祖就把衣钵传给他了。

有来历、有培养前途怎么反倒舂米?因为要想长本事,没有健康的身体不行,得干些苦活,使身体健康了,内在的精气神才能充足,精气神饱满,有能量,遇到大的磨难和困难才过得去。身体不行,一点力气也没有,哪能谈得上长本事?

六祖不仅开悟了,而且有修有悟有德,这是干累活干来的呀!六祖舂米八个月舂得很苦,因为六祖个子不高,体重较轻,踩舂米椎压不下去,因此必须在腰间绑块石头才行;此外,还要排除一起做事的和尚的干扰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一直干了八个月,吃了很多苦,锻炼出很强的意志力,功夫也就成了。

其实,古人练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都会通过做事情来磨砺身心,只有这样,才能把意志的力量锤炼出来。

笔者的几位老师收徒弟,都喜欢挑选经历过许多事的人,因为这些人经历过生活的磨砺,意志的力量比较强,情绪稳定,太极拳的功夫能练得深入扎实。

四、体悟

如何锤炼悟性,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以理做意、借假修真。以理做意,就是通过读书(相关的太极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因为太极拳的思维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来琢磨其中的道理或体悟隐藏在文字里的奥妙,然后用在太极拳功夫的锤炼上(其他任何身心健康方法及学问都情同此理)。借假修真,就是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要通过看不到、摸不着的精神气质的锤炼——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模拟想象的办法)来比喻性地了解它、体察它、感觉它、悟觉它(太极拳之规律的把握),从而逐渐从有为境界过渡到有无境界,从有无境界进入到无为境界,实现太极拳“全体透空,应物自然”的“阶及神明”境界。

五、行动

我认识的太极拳老前辈中,前面提到的80多岁的唐老是通过自学、自悟等方式而掌握太极真谛的。他把自己体验到的“理”应用到揉手(推手)等实践中,许多太极拳名家都不是他的对手。

此外,笔者的水性太极拳老师,当年跟杨式太极拳名师褚桂亭等学练太极拳的时候,每天练拳七八个小时,后来,自己编创水性太极拳时,每天拳练九遍,这样,内在的太极功夫才积攒出来。

只有用自身的扎扎实实的行动,才能真正触摸到太极拳博大精神的内涵——行动包括理论的揣摩和反复练拳。只有经历“默识揣摩”和拳打千遍的行动,太极拳的真谛才能“其意自现”。

《国学与太极拳:中国人必修的文武之道》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