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圆觉神明,架虚摸空(1)

我的一位师兄曾问我的一位恩师:“我们所学所练太极拳如何命名?”老师告言:“名皆假名,区别而已,练太极拳入到本性中,如水性、风性、火性、空性、驾虚、摩空、乘幽、控寂,非性性有,循诸性起,不可思议,如是如是。” 

这是对于太极拳抵达至高境界的一种描述。什么样的境界:神明、如是、圆觉的境界。

这样的境界,就是本来如此,本真如此,本身如此,本该如此,本当如此,本具如此、圆满如是、觉悟如此。

我把他这个境界,命名为圆觉太极拳。

一、圆觉太极拳是对太极拳境界的一种描述

言语道断,不可思议方为太极功夫所应抵达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和儒家“主人翁惺惺否”;道家“结圣胎,婴儿出窍,粉碎虚空”;和佛家“成道亦无得,真空起妙有”是一样的境界。

太极拳的拳,乃把握、端的、掌握、拿住、领悟、觉悟的意思。

太极,就是元点、一、混元、整体、圆融、圆满、静定、转机、空无、丹田之意。

圆觉太极拳,就是让我们通过如此这般地修持、体悟、熏修,开发本具智慧,实现生命领域、社会领域、经济领域的自由、自觉、自主、自控,在太极功夫,则是抵达圆满、充实、流通、无为、返本、本具、虚灵、明净、觉悟之地。

圆觉太极拳,并不编创新拳种,而是把内功太极拳、松腰太极拳、水性太极拳融合起来,实现拳无拳、功无功、意无意、法无法、势无势的合一;是武功、气功、儒功、道功、禅功的融合。

圆觉太极拳,实现对儒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道家“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佛家“名、相、心法(妄念)、正智、如如”等国学实证路径、方略、思维模式、参照系的融合、合一、超越。

圆觉太极拳,从文化分类的角度来看,是儒家入门、道家功用、释家依归的和谐统一;按养生阶梯来划分,是有为、有无、无为三大境界的自动提升;按照智慧境界来分,是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自由通达。

二、圆觉太极拳的拳、功、道

圆觉太极拳,拳架套路、内功心法、整体思维可有可无,因缘而现,应机而用。需要拳架时,可借用任何一派拳架,也可即时编创拳架。当然,欲实现此境界,必须浸润于太极拳和国学之互参互证的过程中,得其意,忘其形——因此,必要的智勇太极功、太极游艺、太极道的默识揣摩至为重要。

此阶段,智勇太极功,由三步功组成:

太极面壁法——第三阶段的太极观墙法,观照觉性和本具;

太极内壮筑基法——后4式,再一次更易形神,让精气更精微细致;

太极颐养法——通过脏腑小炼形,净化意识和五脏,为圆觉太极拳的功夫境界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能量的支持、支撑、支点。

此阶段,太极道——国学和太极拳经典,还需要从《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楞伽经》、《圆觉经》,《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医道还元》、《元气论》等来入手。重点是《圆觉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的修持和践行。

此阶段,太极游艺、太极道合一,传道游戏,游戏亦道,道道通达,本来面目,本具如此。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