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思想工作(7)

丹麦哲学家基尔凯戈尔是第一位存在主义者,他曾做过一个比喻,来说明人的一生究竟应该怎么度过。他说我们人生来就像是坐在一辆马车上,因为马是运动着的,所以说,我们每个人生来也都是动着的,但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坐在马车上的人,有的人是醒着的,有的人是睡着的。我们说的启蒙,就是要把人从人生的这辆马车上拍醒,让他可以驾驭这辆马车,进行人生的各种选择。不管是走大道也好,走小路也罢,由他自己选择走出来的路,对于他来说才是有意义的路。

可有的人睡在马车上,从来都没有醒过,那辆马车拉他到哪儿,他就到哪儿,他从来不思考。这种人等于睡了一辈子,这样的人的一生其实不是自己的一生,而是马的一生。这就涉及一个人的自我的主体性,人就是要把控自己的人生,对人生做出自己的抉择。我们这里讲的人的主体性,和自私不是一个概念。我们说一个有主体性的人,可以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完全无私的人,是一个把自己的人生真正贡献给人类社会的人。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人生的两类驱动力。你可以说我醒来了,坐在那辆马车上,可我为什么非要去赶马车,为什么一定要去走呢?这就要有一些驱动力了。人的驱动力到底来自于什么地方呢?一种是自然的驱动力。大自然在把人创造出来的时候,为了让人活着,就用两种东西来驱动人去活动或者去劳动。用什么来驱动呢?它先让人的身体有反应,如果是饿了,它就让你很难受,然后你一吃饭就会感觉很舒服,吃完以后很满足。这种身体的痛苦或满足或快乐,是促使人行动的动力。人要么为了逃避痛苦去活动,要么就为了身体快乐去行动,这是自然赋予我们的一种驱动力。

另外一类驱动力来自于我们的社会生活。这种驱动力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我们在社会当中生存,习惯与人比较。权力大小的不同,金钱多少的不同,名望高低的不同,还有我们对享受的期望在社会中也是有不同等级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相互比较,一比较,处于弱势的人的幸福感就比处于高处的人要低。社会的这种等级,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一旦处于低处,就要去跟别人比,比不过,自己就不舒服,就要去努力,尽量去获得一个更高的位置。所以社会中的相互比较是人的行动的一个驱动力,但这种驱动力让人非常痛苦,因为很多外在的东西,并不是通过驱动自我就能得到,得不到而你自己又不肯放弃这种追求的话,就会很痛苦。

还有一种追求,就是我们讲的积极进取,它是追求对整个社会的贡献。这种追求能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还不会导致去和其他人进行比较后产生的那种痛苦。这种追求就是我们所说的对大事业的追求,用一句最常用的话来说:就是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我要提醒大家思考的是:这种追求空洞吗?有的同学肯定会想,我自己还不幸福呢,为人类的幸福去奋斗,对我的人生不是更没有意义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