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棍棒之下未必出孝子——北周宣帝宇文赟
北周宣帝宇文赟是北周武帝宇文邕长子,鲜卑族,北周第四代皇帝,在位时间只有一年。他是个暴虐荒淫的皇帝。
宇文赟即位前,父亲武帝对他管教极为严格,曾派人监视他的言行举止,甚至只要犯错就会被严厉惩罚。武帝为了让宇文赟成为一个出色的王位继承人,对他要求极严。每次进见,在礼节上太子与其他大臣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是隆冬盛暑,太子也不能休息,必须进见,行君臣之礼。宇文赟喜欢喝酒,武帝偏偏不给他酒喝,并且下了禁令,不准把酒运入东宫。武帝还派东宫官员将太子的言行都记录下来,每月汇报一次。这些都表明武帝对太子要求极为严格。但是武帝的“严”却出了“格”,太子每有过错,他就用棍棒殴打。宇文赟在父亲死后,面无哀戚,抚摸着脚上被打的杖痕,大声对着武帝的棺材喊道:“死得太晚了!”
武帝想用严加管束和监视的办法来培养出接班人。由于出了格,却造成了子弟的逆反心理,一旦失去管束,便迅速反弹——为所欲为,结果反倒培养出了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宇文赟即位后,沉湎酒色,史称“宣帝初立,即逞奢欲”,最后甚至五位皇后并立,就是同时立了五个皇后,真是开了历史的先河。他还大肆装饰宫殿,且滥施刑罚,经常派亲信监视大臣言行。整天在后宫沉湎于酒色之中,有时十天半月都不出后宫,与宫女们游戏无度,进出后宫生活也不节制,这样终于犯了重病,仅二十二岁就去世了。
小贴士
北周武帝宇文邕教育培养太子宇文赟的故事很发人深省。为什么如此严格的教育反倒造就出了一个逆子呢?严格是必需的,但是严格要注意方式方法,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越是爱孩子,就越要对他提出严格的要求。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但是对于“严”的理解却各不相同。有人认为“严”就是“严厉”,“对孩子要有好心,不给好脸”,认为这样才能利于教育。也有人认为“严”就是施以体罚,认为“说一千,道一万,棍棒底下出好汉”。这些体罚不是严格的要求,它不仅不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之所在,反而还会摧残孩子的精神世界,带来诸如宇文赟这样极端的表现。在棍棒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冷漠、残酷,甚至与父母对立,产生外向力和离心力。有一个孩子因受不了父母的打骂,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私自离家外逃,留下一张纸条说:“家有祖传秘方——饥饿加棍棒,我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像这样离家出走的孩子,由于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不良诱因下,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淡薄,缺乏社会经验,是需要父母严加管教,提出相应要求的。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但这个“严”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去表达,绝不允许父母专制残暴、为所欲为,滥施愤怒、责骂,拳打脚踢。这种粗暴的棍棒不是对孩子的爱,更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家长头脑简单的表现,反倒会把好好的一个孩子给糟蹋了。父母爱孩子,孩子反倒在父母死后摸着父母的棺材说:“真是死得太晚了,死得太晚了啊!”这种莫大的讽刺,父母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老祖宗传下来的育儿智慧》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