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1)

小贴士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在很大程度上,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的,故而父母所站的平台直接影响孩子的视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梁武帝萧衍能够带出优秀的孩子,是因为他自身的魅力和影响力。

做家长的,在期待孩子成长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自己的成长,因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五、千古模范太子——昭明太子 

昭明太子萧统是梁武帝的长子,公元502年,梁武帝萧衍登基为帝的当年十一月,虚岁只有两岁的萧统就被册封为皇太子。随后为他配备了全套的东宫教官和服务人员,由于太子年龄太小,先是暂住在父皇的宫中,东宫属官都在皇宫永福省上班。梁武帝萧衍三十八岁才生了长子,他对太子萧统的疼爱可想而知,而萧统也是生而聪睿,不负父望。梁武帝把他带在身边,试着对他进行早期教育。恰好萧统也值得父亲对他的这份爱,他秉性聪慧,三岁便开始阅读《孝经》、《论语》,五岁已经遍读“五经”,并且熟读成诵。五岁的萧统毕竟是一个小孩,自出居东宫后,恋母心切,父皇一边强调读书,一边让他隔五天一朝,或过三五天再还宫。八岁时他便到寿安殿中讲述《孝经》。由于读书细致,涉及面又很广,他的讲解一字一句也不轻易放过,对经文理解也十分透辟,所讲《孝经》,能通大义。

十二岁那年,太子在内省看见法官正要审判案件确立罪犯的罪行,便问左右随从人员:“这穿黑衣服的是干什么的?”

左右随从人员回答说:“是司法官员。”

太子要求看罪犯的档案文书,说:“这上面的我都会看,我能判决吗?”

有关人员认为萧统年幼,哄骗他说:“可以。”这些罪犯都够得上用徒刑来处置,但萧统却各打五十大棍了事,弄得法官们不知怎么办才好。于是详尽地向武帝作了汇报,武帝大笑,让法官就依太子判决行事。

打这件事起,太子多次参与案件审理,每每有想宽恕纵容减轻处罚的案件,就让太子来判决。建康县审案定罪时有人诬陷好人,事情败露后,县司法官以为太子仁厚宽爱,所以从轻发落,判定将诬陷引诱他人的罪犯打四十大棍。

太子知道这件事后说:“司法官如果犯罪,我便将你全家抄斩。现在放纵罪犯,不按罪犯的实际罪行定罪,对你怎么可以从轻处罚了事呢?命你去炼铁十年。”可见,少时的太子就不仅仅是宽厚,而且是非分明,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案的不同判决彰显出太子的远见卓识。

十四岁这年,昭明太子的父亲梁武帝亲自乘车到太极殿,给昭明太子加冠,表示太子已经成年。按过去规定,太子戴远游冠,系金蝉翠绥帽带,武帝下诏加授太子金博山。太子姿态英俊,容貌清秀,举止不凡,读书一目数行,看一遍都能记住不忘。每次在祖道郊游宴饮,作诗十多篇,有时作复杂的韵文,都是当场稍经思索便写成了,也不做一点儿改动。才刚刚成年的萧统就已经博古通今,经史子集无不涉猎。而且读书数行,一览直下,过目不忘。

成年之后,他开始参与政务处理,还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如痴如醉地过读书之瘾。到这时,东宫的藏书已逾两万卷,他总是流连忘返于这一文化宝库中,勤勉地在书中采撷。他文学功底扎实,吟诗作赋,文思泉涌,出口成章。常常有人请他代作诗文,他也不辞谢,一挥而就,皆为上乘之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