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5)

一代鸿儒夏侯胜

丙吉去世后,由夏侯胜接丙吉的班。夏侯胜更是鸿儒中的鸿儒。

夏侯胜出身名门世家,世代研习儒学。他的叔叔夏侯始昌在家乡山东开设私学,教授儒经,远近闻名。所以夏侯胜自小就跟着叔叔一起学习,并且求教于多位老师,集家学和其他学派于一身。

当时的权臣霍光在把宝押在宣帝刘询之前,看走了眼,选的是刘贺。刘贺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不爱读书,整日游玩嬉闹。霍光非常后悔,心里琢磨着想把刘贺给废了。

有一天,游玩无度的刘贺刚准备坐车出去玩,被夏侯胜给发现了。出于人臣的一片忠心,夏侯胜根据自己对《尚书》的研究,掐指一算,提醒刘贺,“天气久阴不雨,显示臣下将有谋叛主上的事。皇上您就别出去了。”

刘贺非但听不出这话的玄机,反而要治他的妖言之罪。此事传到霍光那里,霍光大惊,心想,夏侯胜怎么知道了自己的心思,还怀疑是不是下属泄了密。事实上是夏侯胜算出来的,因为他精通阴阳五行,可能发生什么,只要一算就能算出个端倪来。

另外还有一个例证:汉宣帝获知上文提到的丙吉的恩情之后,决定厚加封赏丙吉,而丙吉却突患重病。宣帝非常难过,担心丙吉还没接受封赏就遗世而去了。但是夏侯胜根据他对阴阳说的研究推断,丙吉能逃过这一关,暂时还不会死。果不其然,丙吉的病慢慢痊愈了。

夏侯胜不但有学问,而且有勇气。觉得皇帝做得不对,敢当面与皇帝争执。因而得罪了皇帝,被关入大牢。

同时被关入大牢的还有另一个大臣黄霸。黄霸知道夏侯胜是鸿儒大家,就在狱中向他请教儒学。刚开始,夏侯胜还情绪有点低落,不愿意多说,黄霸一句话点醒了他,“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可是孔老夫子的千古名言。自此,夏侯胜就在狱中给黄霸讲儒经,因为他根本不需要什么教材去照本宣科,天下知识都装进了他的脑子里。

后来,一场大地震使汉宣帝反思自己的过错,颁布圣旨,大赦天下。夏侯胜出狱后,立刻得到了汉宣帝的接见。汉宣帝这才发现夏侯胜是个人才,于是亲自任命他担任太子刘奭的老师。

夏侯胜,学问好,讲得也好。宣帝特意请他编定《尚书》和《论语》的通用教材——《尚书说》、《论语说》,以便推广使用,让其他皇子和天下的子弟们都能够学习到。刘奭本身就性情温和,自幼聪慧,跟着夏侯老师,在十三岁之前就把儒家中的一些经典篇目全学过了。而且皇帝老爹宣帝每次来检查太子功课的时候,也会抽时间听听夏侯老师的课,补补文化知识。还有当时的太后——上官太后,也跟夏侯胜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尚书》。

夏侯胜九十岁高龄过世,皇帝赐他家墓坟茔,连上官太后都为他穿素服戴孝,以报师傅之恩。

夏侯胜死后,由他的弟弟夏侯建担任太子的老师,后来,夏侯建的儿子,夏侯千秋,也官至少府、太子少傅。

整个夏侯家族,都知书明理,精通经学, 比如夏侯胜的儿子夏侯兼、孙子夏侯尧、曾孙夏侯蕃、侄子夏侯赏等,都为汉代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史上最纯粹的太子师傅疏广、疏受

疏广、疏受是叔侄俩,人称“二疏”。他们俩教太子刘奭的时间最长。他俩学问高深,而且为人高风亮节,长期为太子的学习殚精竭虑,还常带太子徒步跋山涉水。有他俩在时,太子府的气氛雅致而有序。汉宣帝每次来看太子时,都能亲切地感受到这两叔侄对太子春风化雨般的辅导。二疏每次拜见宣帝,都礼节周到、温恭谨慎,宣帝问起太子的学习情况时,他们的回答敏捷而言辞生动。有的时候开家庭宴会,疏受举杯为皇上、皇子们祝好,皇帝一家没有不喜欢这两位老师的。

后来,太子每次去给皇帝老爸请安时,这两位老师都陪同着,大老师疏广走在太子前面引导,小老师疏受走在太子后面陪护,有礼有节、仪态端雅,做父亲的看到这一幕,心里感到很欣慰,朝中上下对这两位老师也颇为尊敬。

等到刘奭十二岁时,在二位师傅的教导下,已经精通了《论语》和《孝经》。而且两位师傅还谆谆告诫太子,将来做了皇帝,要以民为贵,轻徭薄赋,缓刑宽政。对太子的各方面品行都进行有利的引导。

不知不觉,叔侄俩离开家乡已经有六七年之久了,疏广忽然想到圣人的两句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于是对侄子疏受说:“历史经验是知足的不受辱没。做人功成名就之时,就应审时度势,急流勇退。人的事业正如太阳月亮,日中而偏,后来居上。我们叔侄今已名成功就,我害怕不趁此时辞朝还家,以后会悔祸无穷啊! ” 于是,两人同时上表,以年老多病为由辞官,乞准还家,颐养天年。宣帝见疏家叔侄确实年事已高,便恩准两人请求,赐黄金二十斤。太子舍不得老师也没有办法,赠给了老师黄金五十斤.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