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的智慧(1)

2-11

我是一个hugger,即一个拥抱者。喜欢拥抱人,喜欢被拥抱。由于这种喜好,在国内我常遭人侧视。尤其是保守的老妈,一看本人张开双臂,就忙不迭地躲开,同时还来句:“去,去,去,别尽来虚的。”

在老妈看来,与其拥抱表示热爱,不如干活更为实在。其实,拥有我妈这种想法的人巨多。在不喜欢肢体接触,提倡含蓄内敛的中国,拥抱这种舶来品目前还属奇怪和夸张行为。

一次,一个朋友参加了关于情感和沟通的培训课。课上,老师的娓娓而谈让他意识到平时对老婆关心和表达实在太少,于是当即决定回家就要以拥抱示情。当晚,当他进门紧紧拥抱住老婆时,那动人心弦的三字经还没出口,脑门上就多了一只手,接着耳边又传来一句:“你发烧了?”

两个人的事儿,你不得不知

像握手一样,拥抱是人们见面时的一种问候礼仪和礼节。尽管无法详细考证拥抱的起源,但结合握手本源是男人为向对方表示没有携带武器的一种示好表示,估计拥抱也与此有关,是握手的升级版。

一般情况下,拥抱发生在两人之间,既可以是熟人,也可以为陌生人。拥抱在欢乐中进行,也在悲伤中发生。它包含着各种复杂信息,既可以表示问候,也可以传递支持。拥抱表达重逢喜悦,也寄托离别惆怅;它既反映浓浓敬意,也烘托深深爱意。

美国礼仪专家佩吉?波斯特曾说:“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是为了表达尊重采取的一种适当行为与举止。”为从容应对、礼貌回应,人们因此更需要在进行和接受拥抱时了解拥抱的目的和动机,避免“会错情”、“表错意”、陷入尴尬或失礼境地。

困惑1:什么时候与什么人拥抱

一个拥抱代表着一种情感。无论是何种情感,前提必须是共享和互通,即双方“心领神会”,愿意拥抱或被拥。如果贸然或突然拥抱他人,尤其是陌生人,轻者被认为神经不正常,重者将被看成骚扰或侵犯者,甚至可能因此惹上官非。

一般而言,西方人较东方人更为热情开放,更能接受拥抱,尤其在俄罗斯,拥抱礼更是一种传统习俗。另外,由于我们很难了解陌生人对身体接触和行为的禁忌,熟人间拥抱比陌生人更为保险。即使在拥抱礼起源的欧美国家,初次见面或关系不甚相熟者也会比较慎重考虑是否要进行比握手更晋级的拥抱礼。

都说西方人讲究“平等”和“尊重”,即使对未成年儿童,如果没有获得对方或家长许可,草率进行身体接触和拥抱也会让儿童和家长感到不适,甚至导致为个人招惹不必要麻烦。

一次, 我和国内的一位朋友到加州旅游。住酒店时看到一个金发碧眼、非常可爱的

4、5岁男孩。朋友因为特别喜欢那个像洋娃娃一样的小孩,一边上前搭话,一边伸手轻轻抚拍小孩肩膀。还没待我开口制止,小孩脸色一变,刷地跑向爸爸,一边手指着朋友,一边不悦地说:“Daddy, she touches me(爸爸,她碰我!)!”小孩爸爸顺着手势朝我们望来,也许看我们不像坏人,也许本身比较通情达理。他朝我们笑笑,然后转过头告诉男孩说:“Yes, but in the nice way.(是的,她碰了你,不过是以一种友好的方式)。”

事后,当朋友了解了来龙去脉后,我们一起吃了顿大餐,共同庆祝此次遇到好人“有惊无险”。不过,从那儿之后,无论再漂亮可爱的洋娃娃,朋友都不再贸然出手了。

例外:

在欧美国家和风俗允许的情况下,和亲密的家庭成员或私交非常好的“死党”及密友见面拥抱甚至互相亲吻都是非常自然的。

如果住在美国南部,年龄在70岁以上和7岁以下,只要愿意,你可以拥抱任何人。在这个盛行拥抱礼的地区,对于这两个年龄段的老人和儿童,主动拥抱别人被看成是一种可爱的行为举止,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拥抱族,就搬到那里吧!

困惑2:上还是下?前还是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