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30天的美国生活(1)

Sep.11th, 2009

翻看日历才突然意识到,我来到美国已经有一个月了,我的交换生日程竟已过去了1/10。一个月的时间不算短,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我都感到收获良多。荀子曾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我虽做不到像古代圣贤那般每日自省,但做一个月总结还是很可行的,当做纪念也好,当做警醒也罢,毕竟我已经在美国生活了30天。

就生活方面,我与寄宿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很融洽,当然,这其中包括那一狗二猫。对于从未出过家门的我,妈妈始终不放心,毕竟文化、语言不同,她总是怕我跟寄宿家庭成员的关系相处得不好。印象中有那么一句话“离家的孩子早当家”,要是妈妈看到我在美国家庭里的种种表现,她肯定不会相信这是她生养了十几年的女儿!

原先在家中被照顾的我已经完全蜕变成家长们梦寐以求的“懂事儿”的孩子。每天我除了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要完成一项或多项不等的“家庭作业”,这其中包括:准备晚餐、修理草坪、照顾大小妹妹、清洗餐具衣物、遛狗……国外的孩子并不像国内孩子那样过着公主、王子般的生活,无论多大的孩子,他们都要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就连我六岁、八岁的大小妹妹都要行动起来,当然,她们也只是做些叠衣服、取牛奶等简单的家务活。

美国父母也很溺爱孩子,但他们溺爱孩子的表达方式与中国家长那是截然的不同。美国家长溺爱孩子表现在会听取孩子的意愿,更加倡导平等与尊重;而中国家长溺爱孩子则表现在让孩子与一切家务活绝缘。在国内,孩子基本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将家务大包大揽地“承包”下来,孩子只要舒舒服服地学习好便可。在国外,家长认为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享有参与各项事宜的权利,同时也有承担部分家务的义务,而这一差异直接导致美国的孩子要比中国的孩子在生活与生存方面更独立。

其实我之所以能与寄宿家庭相处得这样融洽,美国妈妈、妹妹们很友好是一方面,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够努力。在家很少做家务的我到美国后可谓大变身,有时甚至连我自己都觉得吃惊:原来做家务是不用有经验的,原来我也能做类似于修理草坪、照顾孩子等自认为有些难度的家务事。正是源于我的自觉与勤奋,美国妈妈常常对我赞不绝口,我的寄宿生活才会如此顺畅、和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