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毛利人(1)

奥波蒂基的雨比奥克兰还要多,工作一周不到,我们已经因为下雨耽误了很多工时。有一次从早上等到中午,又从中午等到下午,最后被告知,今天的工作取消了。但下雨也有下雨的好处,我得以较平时晚起片刻,悠闲地制作早餐,培根煎蛋、面包、热牛奶,这些我从来没想过的早餐组合,在新西兰成了胃的新宠。

在奥克兰的时候,为了省钱,每天有两顿都是清水和面包,现在有条件了,即使再简单,我也会保证一日三餐都有菜色。超市里有一种冷冻的什锦蔬菜,包括花菜、西兰花、胡萝卜、红黄椒、蘑菇。不仅省去了耗时耗力的切洗,也保证了营养的均衡,烹饪也方便。这些蔬菜让我如获至宝,常常买来吃。

我并不太会做菜,但是打工的生活渐渐稳定之后,我不得不面对“每天晚上吃什么”或者“明天的午餐带什么”这样的问题。如果因为懒惰而不在“吃”上面花心思,舌头和胃就得受苦,无论是谁都没办法坚持太久吧?人是逼出来的,这话真是一点不假。

我们几个室友开始互相学习厨艺,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但很快就发现大家都比较缺乏独自生活的经验,菜来来去去总是那么几个,因此自然也就不再避讳三个臭皮匠的事实,而朝着诸葛亮的目标努力前进了。

没有老师,我们就只能靠自学成长。而新世界超市就是我们的课堂。每次逛超市,我们都琢磨着能不能搞出点新花样,尽管这里有各种食材和调料,可外包装上的说明是一水儿的英文,看得我直犯愁,心想自己的英语也太烂了吧!

就这么折腾了几天,餐桌上好歹多了些鸡腿啊,鱼排啊什么的,总之技术含量没啥实质性提高,唯品种翻新尔。和天天番茄炒蛋的日子相比,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工作了大约一周后的某个休息日,我和维克多、阿华一致决定有必要逛一逛这个叫奥波蒂基的地方。对于此行,我可是非常期待,因为奥克兰给我的印象毫无性格可言,当然这和我的短暂逗留有很大关系。总之,奥波蒂基是我第一次以放松的心情去领略异国的某个角落。

我们花一个小时慢慢游历了这个迷你小城——一个小时已经可以走遍这里的每个角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博物馆、电影院、图书馆、邮局,凡是你能想到的公用设施,几乎都可以找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19世纪末,这个临海小城迎来了第一批西方人,之后不断的大火把这里的木质房屋焚毁,人们再不断地重建,这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浴火重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