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

“那么,你是怎么让他们实现你的工作目标的呢?”

“我的方法很简单,在操作的现场和员工们一起工作,如果他们有什么不懂,我就示范给他们看。”

我的回答虽然简洁,但已经把“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白了。

我认为想法就像是驾驶一样。想必开车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一边查看着前后左右的路面情况,一边操纵着离合器和油门,抽出一只手去打开收音机的同时还不耽误去接电话,另外还有心思扫一眼沿途的风景。所有的这些程序,对于一般人来说,似乎没有任何难度。这些琐碎的行为若是未经部署,人们自然而然地便驾轻就熟地完成。然而,若是将这一系列动作要求某人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又似乎使人有些紧张,即便达成,也是生硬死板,磕磕绊绊。

思考以及想法亦是如此。要是专门去深入挖掘“想法”的概念,恐怕会很让人想得头昏脑涨,还没等思考的结果显出雏形,思考的行为便让人打起了退堂鼓。即便是那些善于“经营创意”的人,你若去向他们询问何为创意,对方也多半会觉得难以有完整的诠释。

我在南怡岛这八年期间所总结的一些工作经验,在这本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首先是在本书的开头,“我为什么要写此书?”虽然一方面是因我的犹豫,另一方面也是因我想通过一个环节,把众位的几个主要疑虑给予一个广义上的理解。我觉得我有必要和大家分享这些有点特殊,但又不显高难的经验。比方说,想法于何时何地产生?为什么即便只是一分钟的冥想抑或一闪而过的灵感,就能促成一个宏大的智慧结晶。前文已经说过,我们在驾驶中便可寻出其中的脉络,不管一个程序包含了多少看似错综复杂的组成部分,一旦感觉恰如其分,那操作和实施便可信手拈来。对于一件事情的思考,我们大可这样去理解。

有了需求,灵感便有了滋生的土壤,继而想象为灵感铺设一片广阔的三维空间。构思与塑造也就在这数亿方圆的世界里有了施展之力,超越层层障碍,跳过道道常规。

即使在失败的时候,我仍然会不断鼓励自己,“南怡岛定会成功的”。向诸位表示感谢!向思想国度中我永远的导师--我的母亲表示感谢!同时向默默无闻支持着我那些奇异构想的南怡岛员工们表示感谢,向在原稿基础上对本书的诗歌给予修正的诗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2009年初秋

“南怡共和国” 共心园  康禹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