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重建
当人们遭受了重创之后,寻找生命的意义就会变得尤为迫切,这是人类的特性。所以,哀悼过程的也可以被说成是试图理解失去的意义的过程。内依梅尔是这样强调哀悼过程中的意义重建的重要性的:“意义重建是抵抗悲痛的核心问题。”
对于不同的人,意义重建的时间、方式都有所不同,与社会文化的联系程度也不同。有些人因为已有一套意义框架来对抗亲人逝去的悲痛,可能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也不用做很多事情来安抚自己的情绪,就能开始新的生活。但有一些人就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实现意义重建。
根据内依梅尔所述,意义重建的内容包括:
1、生者找到开始新生活的意义,也可以坦然面对亲人的离去;
2、意义的整合和建立;
3、在人际和个人内在方面都实现意义重建;
4、在各种环境中的意义核心支柱;
5、无论是具体的意义还是潜在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意义,都要同时发展;
6.意义重建的过程和产物。
人们实现意义重建有两个主要的方式:(1)对死亡的意义要有正面的认识(例如你可以想,他现在终于安息了)。(2)认识到对生者来说,也是有益的(比如说,现在我是一个更加有爱心的人。家庭的凝聚力空前高涨)。当然,这些只是一两个小例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法来正面理解死亡、失去和悲痛,也可以以自己的节奏来完成。最后,你就会发现对抗悲痛的整个过程是完全可以被我们预测和掌握的。
内依梅尔还提出了意义重建的核心方针:(1)也许“痛失”会让人们怀疑生命的意义,但是我们仍然需要重建这些意义。(2)我们要重新定义对逝者的感情,而不是放弃或者斩断对逝者的感情。(3)旁观叙述的方法可以帮助恢复人生经历的连续性,而不致让那段黑暗的日子成为生命的盲点,一无所获。阿提格也曾说,悲痛的人们总是很难从“爱在眼前”过渡到“爱在分离”。这等于同时在很多层面上(个人内在世界、家庭、社会、文化)重新学习一套新的程序,建立一套新的世界观,让我们完成一个多方位的转变。
与逝者继续维系情感纽带
克拉斯、西尔弗曼和尼可曼根据他们对失去亲人的孩子们、伴侣们和父母们的研究中发现,生者与逝者维系情感纽带是很重要的。这种情感的纽带会随着人们对此事的不断认识而改变。它可以让逝者在生者的内心世界中继续存在下去。这种联系可以充分地安慰和支持生者,让他们可以平稳地从过去过渡到未来。
这些科学家认为:“在很多学术研究和临床工作中,人们常常忽略了情感纽带的重要性。”而他们相信,情感纽带的持续维系是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建立的新的关系,是哀悼过程的正常的现实因素,而不仅仅是心理现象。
安德逊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这种情感纽带。“生命的结束,不等于关系的结束。”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哀悼还应该包括一个内容——丰富的回忆。“丰富的回忆”这一概念是坎托在1978年提出的,是指人们努力重新建立与逝者的关系,并且将这种关系与生者未来的生活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使生者有充分的精神空间来适应新的情况,而不需要承担完全忘记逝者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