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通信(7)

颤抖舞已经为人所知,但是直到希利发现用来确定一只觅食蜜蜂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找到一只能够接纳食物的贮藏者的著名算法之前,它(颤抖舞)的功能始终难以理解。当多数觅食蜂从一个仅仅花费了20秒或更短的搜寻时间发现的储量丰富的蜜源地返回时,它们会表演摆尾舞。这个舞蹈会驱使更多的蜜蜂飞出,前往正在收获的地点。相反,搜寻时间超过50秒的觅食蜂会表演颤抖舞。甚至在作为单独的信号被接收到时,颤抖舞表演者发出的尖叫声也能诱使表演摆尾舞的工蜂停止动作,并因此而逐渐减少飞到野外觅食的蜜蜂的数量。颤抖舞和尖叫顶撞两个动作组合起来使用,带来了加工速度的提升和采集速度的下降,实现了花蜜采集和花蜜加工之间的动态平衡。

按照希利的观点,觅食蜂好比是蜜蜂族群的“感知单位”。它们会对在蜂巢内获得的暗号作出响应,如同伴反刍给它们的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信号,或者信息素信号,包括饥饿的幼虫发出的那些信号。蜜蜂还通过增加或减少摆尾舞和颤抖舞表演者来检测觅食者和食物贮藏者的短缺程度。通过这样暗号和信号的不断流动,族群——这个超个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为确保食物的供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摆尾舞,正如冯·弗里希曾经指出的那样,并不是简单地从天外飞来的(与生俱来的)。一定还存在进化的中间步骤,引导着它从原始社会性蜜蜂的警示信号的雏形发展成为蜜蜂高级舞蹈的集合。研究者们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发现了这种招募活动的中间等级,利用这个中间等级,他们重构了形成意大利蜜蜂招募系统最可能的进化路径。

从这些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原理:蜜蜂摆尾舞的直行是对于从蜂巢到目的地飞行的一种高度仪式化。此外,在一些热带无刺蜜蜂的一些物种中观察到的更为简单的运动示意,连同使用方式与蜜蜂类似的振动和信息素信号,可能是摆尾舞的起源系统。最后,导致舞蹈的适应可能有以下因素:蜜蜂祖先在远离其蜂巢的地方觅食,使得通过化学信号进行的招募和定位效果越来越差。作为反应,摆尾舞作为一种“技术突破”得以进化,从而使得蜜蜂可以迅速而有效地传递食物源和新的巢穴地点的信息,这些地点的距离与其身体大小的比例可以悬殊极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