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榜上富豪,各领风骚(13)

与此同时,在体制内的何享健与鲁冠球也找到了事业的方向。1985年,何享健带领几名员工去日本考察,参观了著名的松下公司,回来后便开始推行日式管理,还转型开始生产空调机,这成为日后美的集团的看家本领;同年,鲁冠球承包万向节厂已有3个年头,业绩连创新高。3年后,他用1500万元的高价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股权,从此拥有了自己的企业。现在看来,这一举措使他化解了此后可能引来无穷烦恼的产权问题,奠定了家族企业的基础。

不难发现,最早创业的这几位富豪事业最终确立都是在1985年前后,这一阶段,同样有许多富豪的事业才刚刚起步。

1986年,51岁的徐传化为给患溶血性贫血的儿子徐冠巨治病,办起生产液体肥皂的家庭作坊,就是传化集团前身;同样是在这一年,刘永好辞去工作,与三兄弟一起,创办希望集团;1987年,矿务工人吴炳新下海,承包了一家小糕点厂和一个小商场。两年后,他创办大陆拓销公司,靠销售“昂立1号”在保健品行业站住脚;1988年,从部队转业的任正非到深圳创办了华为公司;1989年,44岁的宗庆后创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自任厂长。

这些人均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业时已经超过40岁。从选定的行业来看,几乎都是制造业。需要说明的是,吴炳新的营销能力超群出众,以至于公众常常忽视了他名下的三株其实是制药企业。由于划分标准和范围的不同,有些时候,吴炳新会被归为医药保健富豪,宗庆后被归为餐饮富豪,任正非会被划为IT富豪,但正如华为从事通讯制造乃是不争的事实一样,三人都未脱离制造业的大范畴。

众所周知,制造业并不是一个可以在短期内迅速膨胀的行业,特别是随着生产成本的抬升,利润空间被压缩,所以,它的财富只能依赖长时间的积累。而制造企业业绩的增长有赖于生产水平的提升、经营管理的进步以及科技手段的创新,因此,很难指望这些厂长经理们能像他们后辈的丁磊、陈天桥那样利用一项科技发明就可以一夜暴富。现实是,在成为富豪之前,他们都经历了漫长的等待。

1999年,胡润第一次制作财富榜时,只有何享健、刘永好兄弟、吴炳新、赵章光等少数几人被列为富豪。这一年,距离何享健开始创业,已经过去31个年头,即使是对创业较晚的吴炳新来说也有12年,可见制造业成长之缓慢。随后几年,鲁冠球、徐文荣、任正非、姚巨货等人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其中刘永行四兄弟、宗庆后等还当选过中国首富,算是给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家们带来一丝安慰。

快速崛起的尹明善

老富豪群体中,重庆首富尹明善的创业之路别具一格,他或许是仅有的几位快速崛起的老富豪中最知名的一位。

尹明善的个人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1938年生于重庆涪陵一个地主家庭,少年生活殷实,高三时发表激进言论被学校清退,又因出身问题被扣上“反革命”帽子,发配到塑料厂过了10多年改造生活,直到1979年才平反。尹明善天资聪颖,靠仅有的高中知识,不断学习,居然成为重庆电视大学的英语教师。但此人极不安分,很快放弃这个在旁人眼中还算不错的职业,到重庆出版社应聘成为一名编辑。

1985年,在创业风潮的鼓舞下,47岁的尹明善从出版社离职,利用做编辑时结交的人脉关系,创办重庆长江书刊公司,编辑出版“1角钱丛书”,掘得人生第一桶金。尹明善成为重庆最早的民营书商。按理说,他于1985年开始创业,但他却自称是在1992年,原因是,这年他才真正入行。

1992年,当54岁的尹明善拿出所有积蓄20万元,创办力帆摩托时,所有亲戚朋友都持反对意见。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对制造业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居然在几年之内成为摩托车行业的大佬。2000年,尹明善以36亿元人民币财富,被胡润列为中国第50位富豪。尽管是富豪榜最末一位,但谁也不敢轻视这位四川老汉——同样从事制造业,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崛起者屈指可数。

财富的迅速积累对几乎所有人都会产生震慑,哪怕是最低调保守的富豪,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执著于培育一份事业,也不敢小觑那些疾速发家的创业者。如果后者是靠诚实经营致富的话,则更加重一分敬意。而现在看来,尹明善的发家史其实十分明了:他看准了中国市场对摩托车的巨大需求,不失时机地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不间断地向市场上提供廉价而耐用的机器。

不过,这种市场取向的做法还是激起一阵波澜。从始至终,中国制造业就纠缠于市场派和技术派的争论之中,多年来难分高下。如今,尹明善的出现似乎在天平的一端加重了砝码,无意间使某些人蠢蠢欲动。他们未必是出色的工程师,但大多是高明的商人,所需要的也许仅仅是一款适销对路的商品,就可以迅速完成财富骤起的神话。

老富豪尝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