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想得到关爱的心情——“请爱我吧”(13)

让别人理解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情侣之间往往又避免不了希望对方理解自己的过高期待,而当这种诉求未能得到满足时,失落感便异常强烈。

妈妈的乖女儿

直到23岁她都没有离开过母亲身边,也不敢对自己的事情做决定。她时常感到抑郁、不安,不知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她始终以为进入大学后,她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理问题了。但到了大学,虽然有了自作主张的机会,这却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处理问题上缺乏经验让她十分苦恼。

“我简直就像个傻瓜,什么事情都办不好。”

我觉得想要让她摆脱这种困境,只有找到她出现以上状况的原因。于是,我让她自己反思:作为“妈妈的乖女儿”究竟给自己造成了何种影响?

由于我们之间交流的时间有限,而且她也并不认为做“妈妈的乖女儿”有什么不妥,所以,对她做的心理工作十分艰难。

“该怎么办才好”是她的口头禅,而且在做决定或试图改变观念时,她都表现出明显的局促不安。其实她并非不知道自己应该把这些难过的事情告诉母亲,之前有过几次尝试,但只要母亲说一句“你有什么可难过的?”她便打起了退堂鼓。

在物质上她确实不缺少什么,而且表面看来,母亲的话也的确没有什么不对;另一方面,她的委屈和烦恼也同样能够让人理解。但女儿却从没有将心里话一五一十地讲给母亲听。

情感表达屡遭拒绝的孩子

女儿因母亲的一句“你有什么可难过的!”便缴械投降,将自己全盘否定,但她心里原有的困惑并没有消除。对于她这种情况,我想或许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故事让她有新的认识。

一个男孩因路面湿滑不小心摔倒在地,他并没有摔伤,只是衣裤上沾了些污泥。对于一个男孩来说,这样的摔打似乎算不上什么,但这一跌倒,却让男孩垂头丧气。表面看来,他并没有流血或者刮伤,但他确实感到了疼痛,那痛楚不是来自于身体,而是在他心中。

某天,不愿再受这痛楚煎熬的男孩,终于向母亲求助:“妈妈,我很疼。”孩子太小,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疼在哪里,他希望妈妈可以帮他找到伤口。但妈妈在他身上打量了一番,却愠怒地说道:“没磕着没碰着你疼什么啊?摔倒流血的孩子都不说自己疼,你连点小伤口都没有,还说什么疼?”

旁边的哥哥也插上一句:“我看他是想找人疼疼他吧。”男孩一时无话可说。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疼痛只是一种错觉。不过,那疼痛的感觉确是真实存在的,但听到母亲和哥哥的话,他便开始一点点否定自己的感觉。他把这种疼痛当成是所有人都需要承受的,只是自己过于敏感而已。

男孩以这样的心态一天一天地成长,在那些被拒绝表达的过程中,他将内心的情感隐藏了起来,表达的次数越来越少。遭拒绝的感觉时不时地从心里冒出来,久而久之,表达内心的行为在他的意识里被贴上了痛苦的标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