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信如泉水,润心田(1)

“相遇,意思就是:石火、电光、偶然。”——米兰·昆德拉《相遇》

2007年9月10日,第二十三个教师节,学校派我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学园做园长。从博士生导师到幼儿园园长,人生已近知命之年,却不期然与另一种角色相遇。

没学过任何与办园相关的知识,也没有管理好幼儿园所应具备的经验,但凭我一腔热血与澎湃激情,就想实现“理论联系实践”,即用所擅长的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知识来办好幼儿园的美好愿望,多少有点不切实际。但正因为这样的激情与自由,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常有些“野性”。也正是凭着这股“野性”,我渐渐地开始了解幼儿园,了解老师的特长、孩子的个性、家长的渴望。与此同时,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幼儿园外还有一双“隐形的手”在制约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这双手就是家长的教育观、价值观与成才观。

坐在办公桌前,常常能嗅到家长宠溺孩子那理直气壮的气味;躺在床上,常常能听到家长对教学质量、服务质量不满的声音;走在园里,常常能看到家长抱怨着老师们笑得不够灿烂,尽管老师们温暖的双手,始终不离孩子们左右……这溢满鼻腔、胸腔、眼眶的感受,已经飞出我的身体,让我想对家长们说几句话。

我想大声地对家长们说:孩子只有按照他们自己的样子去发展,长大后才能成长得更像他们自己,而不只是像父母的期待;孩子只有知道永不停歇地自我努力,将来才有成功的可能;孩子只有将今天的幸福化做今后幸福的肥沃土壤,将来才能经风雨见世面,为国家为民族奉献力量。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必须更好地提高家长们的素质,否则,孩子们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要病在起跑线上。那么,怎样才能对孩子的父母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使他们豁然寻到如有洞天的桃花源呢?

我,想到了写信。

《说文》中言:“信,诚也。”最真诚的表达,就是信中涓涓流淌的文字吧。现代社会的忙碌让人越来越少使用这种交流方式。而我却认为,信可以让我尽情地向家长讲述我的教育理念、教育建议以及教育做法。与此同时,用信交流也可减少幼儿园组织家长们坐到一起听报告带来的不便。更重要的是,信又能像一位良师益友来往于家长与我之间,将我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营造一种“沟通无极限,温暖零距离”的氛围。

2008年初,第一封载着我心思的信就这样诞生了。屈指细数,已然3年有半。期间积攒的信,多数发出去了,有些还静静等待着家长们的阅读。

回首过往,每当将一封封写好的信装进粉绿色的信封里时,我便难以抑制地兴奋,透过被阳光璀璨的信封,一页页黄金锻打的信纸,炫耀在我的心头。而当我将这些被阳光璀璨过的信送到家长们手中的时候,我的耳里,隐隐约约地听到了苍鹭在芦苇地间掠水而过的清啸声、知了在树梢中啜饮露珠的和鸣声、孩子们与大人在溪水边的嬉笑声……

这声音,在我的耳里天天依稀、可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