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彭德怀(4)

国民党方面负责接待的张群老脸绯红,满面尴尬。他们为中共代表真的来谈所做的准备太少了!

重庆谈判桌上,周恩来和王若飞极力周旋,毛泽东则在住处与各界名流畅谈。在延安,代理中央主席的刘少奇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军事方针,他命令八路军和新四军日夜向北疾进,跑不动,就轻装,可以把枪扔下嘛,人到了就是胜利。90天后,东北冒出十多万不带枪的八路军。后来毛泽东称赞道:“少奇同志做得对,有了东北,我们的胜利就有了保证。”

此时的彭德怀比别人更忙,他要在中央军委协助刘少奇、朱德等运筹帷幄,决策军机。他胸怀全局,审时度势,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代中央军委起草了许多重要文电,指导推动了有关地区和部队的斗争。

就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期,蒋介石加紧、加快了内战步伐。他调兵沿平绥路、同蒲路、平汉路、津浦路,进攻华北解放区。为了迟滞和阻止国民党军前进,巩固和发展解放区,必须破袭运送国民党军和战争物资的铁路交通。为此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陆续发出了有关指示。彭德怀在8月下旬和10月中旬先后起草了中央军委关于华北军事部署和破路指示,指出:破路、破车、袭击、阻击,迟滞顽军前进,在有利时机集中力量歼灭其一部至大部,这种交通战将是长期的。“在交通线上纠缠顽军愈久,削弱消灭顽军愈多,就可推迟与破坏顽军的大举进攻,便利解放区的扩大与巩固”。要求有关部队彻底破路,歼击沿铁路线向解放区推进的国民党军。

谈判的双方都清楚,战争总有一天要打响。实际上,自谈判一开始,双方的军事摩擦就没有停止,“关外大打,关内小打”。

1946年7月,中共公开应战。在蒋介石看来,他有430万军队,有足够的钱和枪,而且有美国作后台支持,对付只有120万正规部队的共军不会有多大问题。他估计三个月至多半年就可以结束中国内战。然而毛泽东并不急于让自己的军队与蒋军决战,甚至允许军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丢失防守阵地,不与敌人争夺一城一地,“失人存地,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解放军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气势汹汹的蒋军处处扑空,如重拳击棉花,徒唤奈何。而当他们稍有松懈时,几倍于他们的解放军便围上来将其吃掉,至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已损失了71万。

蒋介石意识到要改变作战方法,他重新布置战场的兵力。在他看来,蒋军在东北没有问题,那里有两个美式装备的王牌军,实在顶不住的时候,可以收缩至华北地区。全局的关键是与解放军争夺华东和打击中共首脑,最好是能把毛泽东消灭掉,使其群龙无首或者赶他到黄河以东,这个任务可以让西北虎胡宗南来完成。为了对付延安,1938年时就让他脱离了抗日前线,率第十七军团驻陕甘地区,包围和封锁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现在该派他显显身手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