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自传作品,是感悟近代历史的最直接最珍贵的材料。自二十年代起,个人传记的出版勃兴,蔚成出版风气。其中理由除了出版的发达以及经胡适辈的倡导外,相信不少人物因遭逢三千年未有的变局,身心体验了各方面的剧变,历史意识油然而生,自然将自己身所受目所睹,宣之于口挥之于笔的了。在这样的大转变的时代,多有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人也会变得不平凡,而留下的都是不平凡的材料。这为数相当丰富的自传作品,固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不可缺少的材料。更重要的,自传是最传神,最能让我们贴近历史,体悟历史脉动的读物。我们敬佩太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识见,同时我们会为《史记》纪传中活现人物情状而让人留不可磨灭的印象的卓越文学技巧而击节,因为司马迁做到了保持历史的客观描述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几千年前历史的情状,嗅到了当时人物的生命气息。近代大量的自传作品,是第一手材料,更能让我们去感受过去了的历史气息。
或者近代中国历史太波澜壮阔了,读这些自传常使人遗憾而感到不足的是,大多传主所记的内容,太着墨于牵涉时代的大事件和多关涉个人的事功上,轻忽了沉积千百年的社会风俗、生活习惯、以至生命情态的潜移默化。事后我们才发觉,平常事物虽至微,往往最能透露出文化价值本质的变迁,而且是我们最愿意了解的。本书作者别辟蹊径,通过大量的自传材料,从中捕捉一言一行、一事一物之微,条分缕析串连组合,而且充分利用了自传的原材料,如实活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流传有绪,行之久远的童年生活形态及终经西风美雨的洗礼而一去不可复返的历程。童年的生活不是“小儿科”。童年的成长过程,小的关乎一个人的一生;大的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童年成长和教育形态,以至该国家民族民众日后的文化素质和生存价值。
作者本书在描写传统中国童年生活及其迁变而使之成趣味盎然的知识外,文字间另有深意,一言以蔽之,是对文化生活价值的终极的关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不可阉割,对于外来的文化也不宜移植,只可接枝,经接枝的文化最具生命力,最富创新性。文化也不只是一两个抽象的概念,文化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形态,对一事一物的认识,是理解文化的基础,否则游谈无根。吟味本书展现的传统中国童年生活形态,对当前生活价值的追求、对日后文化发展的探索,提供了我们可思考的余地。
(陈万雄,近代史学者。著有《新文化运动前的陈独秀》《五四新文化的源流》。现任联合出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曾任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