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见证(23)

穷困的见证

由于粮食匮乏,居民在粮食消费中,谁也不敢大手大脚,而必须精打细算了。

1955 年,全国通用粮票起初的最小面额为4 两 (16 两制) 即新制的2 两半(125 克)。灾荒时期不能符合精打细算的现实需求,于是各地便出现了面额为“一两”甚至“半两”的省(市)级粮票。

1960 年流行较广的上海市的5 钱或半两(10 克重)粮票,便成为外地人夸奖上海人精明的首选话题。当时凭此小票可以买一碗豆浆,或一根油条。但也因此遭到北方汉子的讥评:“上海人小家子气实足!粮票居然有半两的,在全国堪称独一无二,亏他们想得出!”其实除上海市外,其他地方也发行过半两粮票。

但谁也意料不到,今天的收藏家在南京发现了一种壹钱(5 克重)的粮票!据说由南京市粮食局于1960 年发行。这乃是世界上面额最小的粮票!

对于收藏家们说来,这壹钱粮票成了令人惊疑的话题,它模糊地展现那艰难岁月的灰暗记忆。

这枚壹钱粮票全称是《南京市粮食局流动购粮凭证》,它因几十年飘泊早已面目全非,多处模糊不清,背面4 条“注意X(事)项”隐约可见:

①本券仅限在XXXXX 区使用

②本券票面XXXX 秤

③本券当年XX(使用)过期X(作)废

④本券为无价XXX(票证不)得投机买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