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见证(21)

一斤粮票的悲喜剧

作家孔希仲回忆:60 年代有一天,听说十多里外的一个农村饿死了一头牛,可买到熟牛肉和牛骨油。孔希仲很久不知肉味了,决定去买点解解馋,还可顶些粮食。他和妻走了两个多小时,找到那家农村饭馆。一看大失所望,连牛毛都没有。若空着肚子往回走,可能饿倒在路上。幸好妻带了两斤粮票,买了五个窝头,找回一斤粮票。他俩在回家的路上每人吃了一个,提着三个窝头回到家里。妻一掏衣兜,顿时傻了眼,找回的那斤粮票不见了!两人在身上乱摸了一阵,就是没有!真倒了邪霉!来回白跑了二十多里路,牛肉没有吃上,倒丢了一斤粮票,比丢了个戒指还心疼——那是五个香喷喷的窝头呵!越想越窝囊。

妻可能为丢失这一斤粮票一夜没合眼。第二天刚天亮,妻就说:“我俩沿路去找找吧,指头大的粮票,若掉在草地上,别人不易发现。”于是他俩翻身下床,两人各持一根三尺来长的柳条,顺着昨天那条农村小路走去。一人扫瞄路的一侧,不停地用柳条扒拉路旁草丛上的乱纸屑。搜索了大约四五里路,妻突然欢呼起来:“找到了!找到了!”手里挥舞着那张一斤的粮票。失而复得的欢乐足以补偿昨天的沮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