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小气”不得小视
在东京,我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老李夫妇。老李和夫人在日本生活多年,他们对日本人的节俭或者说“小气”,与国人的铺张都深有体会。
李太太说,普通日本人的生活与中国人(尤其是大城市居民)相比并没显得多么优越。除了汽车普及率比中国高,出国旅行的比率比中国高等以外,无论住房面积还是日常饮食,日本人的生活多停留在“小康”水平。当然,若以日本人的高收入来看,他们似乎完全可以过得“奢侈”一点,但他们却偏偏喜欢那种“小康”的生活。别的不说,就说在餐厅吃饭,日本人通常都是吃定食(日本的套餐),即使点菜也以刚好够吃为标准,很少有中国人那种一点一大桌的豪气。在吃菜的时候,日本人也与中国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通常是吃一大口饭就一小口菜,不像咱某些国人,在外吃饭如果不剩下半桌菜就好像不大好意思似的。
老李夫妇的女儿小倩在日本读书,她和同学出去玩或是看电影,经常都是自带便当(盒饭)。电影开始前,几个同学在影院门前的台阶上一坐就开饭了。吃的人没觉得不好意思,过路的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
老李说,在日本,节俭意识绝不是少数人所特有的,而是全民的普遍意识,这或许和日本国小资源少以及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的忧患意识有关吧。日本的电视节目里就常有嘉宾介绍节俭生活的招数,某电视台居然还有一个收视可观的“抠门儿比赛”。有一次,获得“抠门冠军”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男青年,他的“先进事迹”是:为了省钱平时只吃白米饭,连咸菜都没有。为了让白米饭有点滋味,他会用水把口香糖泡一会儿,等糖份出来以后用甜水就着米饭吃,吃完以后再把口香糖嚼了。在日本人中间,类似的做法并非仅此一例。
前年,我在北京接待过两位日本来的女士,她们是我在日本工作的大学同学的朋友,其中一位女士家境非常富裕,老爸开了几家大商社。另一位本是中国人,现在已经加入了日籍。所谓接待她们,无非就是开车带她俩在北京的各大景点游览。吃饭的时候,她们并没有因为北京的菜价便宜而铺张,基本上都以快餐为主,而且俩人每次消费都AA制,哪怕是每人一碗面,她俩也会各自埋单。这样做也避免了下次回请的时候为了面子而浪费的现象。
日本人的“小气”,我们中国人也许有些看不懂,但或许正是这种勤俭意识才进一步成就了日本的经济奇迹。李太太带日本朋友游览上海和大连的时候,日本朋友每每都被豪华的摩天大厦和气势恢弘的广场所震撼,他们无法把中国富丽堂皇的都市气派与印象中的贫穷落后联系起来,站在外滩望着浦东,第一次到中国的日本人竟吃惊地张大了嘴。反观日本,无论是公路、建筑还是街道、广场甚至居民住宅,都是大小适度甚至略显朴素的,他们追求的是舒适与节约,而非“气派”、“形象”、“宏伟”、“第一”等概念。日本一些地区的政府“大厦”甚至就是路边某个不起眼的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