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9)

东亚研究中心当时正在积极推动设立一个越南研究项目,或者至少在哈佛教授越南语并开设一些关于越南的课程。越南战争期间,有人找到费正清,要他开设一些有关越南的短期培训项目。但是他觉得,哈佛的角色应该是推动长期的研究,以增强对越南的理解。一个年轻有为的加拿大学者受聘教授关于越南的课程,让学生们从学术角度认识越南。这位学者是吴才德(Alexander Woodside,196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是费正清招收的研究生。他的论文以《越南和中国模式:十九世纪上半叶阮氏王朝和清王朝文官政府的比较研究》(Vietnam and the Chinese Mode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guyen and Ch'ing Civil Governmen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为题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1971年出版。费正清力主哈佛聘他为历史学助理教授。吴才德是个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在美国公众对美国插手越南战争备感忧郁苦闷的日子里,他的课“越南现代史”每个学期都轻而易举地吸引了二百名学生。学生们的反战情绪和对他的畅快坦诚风格的欣赏使他赢得了很多学生粉丝,也赢得了费正清的坚定支持。但是,1976年,他返回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给了他一个职位,他在那儿任教多年,出版了很多关于越南的著作,直至退休。1969年,福特基金会承诺,只要能找到配套资金,就给哈佛30万美元设立一个关于越南的永久职位。可是,哈佛花费了整整十年时间才为这个岗位找到了充足的资金。1979年,一个越南研究项目终于正式启动了。①

①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吴才德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出版了有关大量越南历史的著作。2001年,他作为费正清中心举办的赖世和系列讲座的主讲人,应邀回到哈佛大学。他演讲的主题是《中国、越南和朝鲜与世界史的风险》。关于早期把越南研究引入哈佛大学的情况,请参阅哈佛档案中的东亚研究中心1969~1970年度报告第22页。当时有传言说,费正清对评审委员会说,如果评审委员会不给吴才德终身教职,费正清本人将会辞职。伊文思调查认为,费正清实际上说的是他不会再到历史系去(2005年4月,我与伊文思的通信)。有关这个故事的一个版本以及对吴才德与学生关系的精彩描写,参见1975年5月23日《哈佛红》上李汤姆撰写的《教室里的战争》(The War in the Classroom)一文。费正清在自传第391页和393页提到了吴才德。费正清为启动这个项目所做的努力和从福特基金会获得的30万美元资助的情况在埃文斯《费正清与对现代中国的理解》一书第263页至264页。费正清希望在1965年开设越南语课程的愿望在1965年6月17日《给东亚文明委员会的报告(第8号)》(Report to the Committee on East Asian Civilizations)第40页有记述(哈佛档案馆东亚中心档案)。有关东亚系预定在1971年正式启动越南语课程的记述,参见中心1970~1971年度报告第22页至23页(哈佛大学档案)。

罗斯·特里尔(197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来自澳大利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他在政府系读研究生的时候和东亚研究中心建立了学术联系。他来的时候正赶上校园里的反战示威。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去过中国,而美国公民在当时被禁止到那里去。1970年至1978年,他在哈佛任教;近年来,他则在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任教(1998~2003)。特里尔利用他在中国研究领域的学术训练和对中国内政、外交及国际事务的广泛兴趣,为受过良好教育的普罗大众写作通俗易懂的读物。他在媒体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经常应邀评论中国时事。由于读者众多,他的很多书销量很好,让学究型的专家们很是羡慕。他最近的书《新中华帝国:它对美国意味着什么?》(The New Chinese Empire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United States)于2003年由贝斯克出版社(Basic Books)在纽约出版,并于2004年获得了洛杉矶时报图书奖(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这本书探讨了中国是会以专制手段继续坚持其传统的政治理念还是会试图转型为一个更加开放、看上去更加现代的国家。直至今日,特里尔仍与中心保持着联系,担任中心的研究会员。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