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费正清和哈佛学派受到关心亚洲问题学者委员会成员们的严厉批评。费正清是东亚研究中心曝光率最高的人物。他经常与学生们会面讨论越南问题,他打心眼里乐意这样做,也觉得自己有责任这样做。傅高义和东亚研究中心执委会的其他委员也同样尽力规劝学生中的积极分子。
越战让哈佛在1969和1970两年处境艰难。随着学生们的反战示威蔓延,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到了干扰。1969年,学生们占领了大学楼(University Hall),这里是哈佛文理学院的行政中心,也是文理学院院长办公室的所在。1970年暴力甚至在离柯立芝楼更近的地方发生了。这年的4月和5月,热烈的讨论转变成了肢体冲突。4月份,在哈佛广场发生了约一千五百人参加的骚乱,高峰时骚乱的人数一度达到三千人。一个名为“11月行动联盟”(November Action Coalition)的组织从波士顿公共绿地(Boston Common)一路游行到哈佛广场,沿途焚烧了两栋楼,打劫了多家商店,还烧毁了两辆警车。剑桥市的防暴警察对广场上的人群使用了警棍并发射了催泪瓦斯,同时由二千人组成的马萨诸塞州国民卫队进入待命状态,准备增援警方。同样的情形在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伯克利、底特律都有发生。战争议题充斥了哈佛校园,气氛十分紧张。
1970年5月5日,在俄亥俄州的肯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国民卫队镇压了一次反战示威,造成4名学生遇难、11名学生受伤。残忍动用武力,镇压手无寸铁的反战学生刺激了很多美国公众,导致舆论沸腾。在大学生中尤其如此,他们在此之前就已经因首都华盛顿的政府领导人拒绝承认他们反战的合法性而备感愤怒和沮丧了。肯特州立大学射杀学生的消息一传来,波士顿地区各主要大学的学生立即开始罢课抗议。第二天的晚上,大约二百名“争取民主社会学生联盟”(SDS,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的成员决心攻击香农楼(Shannon Hall)。这栋楼位于哈佛校园的东北角,与梵瑟楼(Vanserg Hall)相邻,在弗朗西斯街上,夹在哈佛神学院的建筑物中间。香农楼和梵瑟楼都是美军在1943年前后建造的,二战中他们在此进行军事培训。至今这两栋楼仍在使用,也还保留了一些军事气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香农楼用于大学储备军官项目(ROTC)。当争取民主社会学生联盟的那些学生向香农楼进发,途经神学街(Divinity Avenue)时,他们遭到一群哈佛学生的阻挠。这群哈佛学生大约有三百五十人,他们反对袭击香农楼。他们主张,抗议必须保持在辩论和用语言交流思想的范围内。
这两个相互对立的队伍旗鼓相当。他们在神学街上发生了摩擦,互扔石头。当晚在场的学生中有很多人也对国际事务中心(CFIA,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持批评态度。此前,当学生们质问该中心的教授是否为美国政府提供外交政策方面的建议时,该中心的回答模棱两可、语焉不详。该中心的一些教授确实与政府签了合同,为政府提供咨询,但是,在当时那种存在代沟的情况下,很多国际事务中心的成员,以至哈佛老师都普遍认为,那些抗议学生的做法已经超出了学术讨论的适当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