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6)

上面提到的费正清中心早年的学生,还有后来的很多学生,通常会收到邀请在每周四下午五点到哈佛校园附近的温思罗普街(Winthrop Street)41号费正清和费慰梅家里参加茶会。现场提供英式的去皮的小黄瓜三明治。费正清往往作为主持人,确保他的研究生们见到那天来访的教授,并鼓励每个人和其他所有人都进行交谈。今天费正清中心的很多学术联系人都是当年参加那个聚会的研究生,他们常常很兴奋地回忆当年的周四下午茶会。费正清和费慰梅的这一传统并未因1977年费正清退休而中断。①

①这个名单显然是不完整的。列出这个名单,是为了说明费正清挑选了有前途的学者,帮助他们获得博士学位,并帮助他们获得理想的教职。这些人都成了这一领域的知名学者。这里提到的大多数人都曾出现在1957~1958博士学位候选人的名单上。这个名单不仅包括研究中国的学生,也包括从事日本和朝鲜半岛研究的学生,共五十人。其中大多数获得了博士学位,很多人经过努力成为了受人尊敬的知名学者。参见哈佛档案东亚研究中心1957~1958年度报告。应当注意的是,很多费正清教过的学生转行进了其他行业,并成为那些行业中的杰出人才。上文提及的这些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中,很多在《美国中国学手册》(见17页注解①)中有生平简介,如柯文(第54页至55页)、戈德曼(第110页至111页)、易劳逸(第77页至78页)、傅礼门(第100页至101页)、易社强(John Israel,第150页至151页)、特里尔(Ross Terrill,第313页至314页)、杨格(Ernest Young,第357页至358页)。这些人中几乎没有中国人。大多数人研究的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这也是费正清最感兴趣的历史时期。汤姆森使人们意识到美国的中国学研究队伍正在不断壮大。有关汤姆森的生平,请见美国历史学会网站于2003年2月发表的里德(James Reed)撰写的文章,网址:www.historians.org/perspectives/issued/2003/030。

费正清教过的一个学生阿布拉莫维茨(Morton Abromowitz),从东亚地区研究项目毕业后,在政界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他先后担任美国驻泰国大使(1978~1981)和驻土耳其大使(1989~1991),之后又担任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主席(1991~1997)。阿布拉莫维茨像费正清的很多博士毕业生一样,在他的一生中编辑出版了多部作品。柯文、戈德曼在其主编的《费正清的中国世界——同时代人的回忆》(Fairbank Remembered,麻省剑桥,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1992)多次提及了每周四下午在费正清家中举办的茶会。我采访过的很多人都提到这个茶会的重要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