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悠闲地工作(4)

这意味着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之后,我们能更多、更好地完成工作。改变习惯时会遇到困难,也有“被炒鱿鱼”的危险。

为了避免出现困难,我们必须更加缓慢地改变自己的习惯。如果周六晚上我们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一头栽到床上睡觉,周日醒来时感觉比上床时还累,那么在周日我们就不必去工作。

让我们花点时间仔细想一想自己的工作,找出紧张所在。

我听到有人说:“但是我累得连想的力气都没有了。”科学研究表明,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上时,大脑就会感到很疲劳。这时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大脑就会得到休息。

我再次听到有人说:“ 考虑工作问题不是把注意力又集中到相同的方向上了吗?”当你考虑把从未想过的新原则运用到工作中时,你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新方向上。

不仅如此,通过把真实有效的新原则运用到工作中,你赋予了工作新生命。

在周日早晨,当你花一个小时时间研究如何工作才能避免过度劳累时,问问自己下列问题;

⑴在工作中我抵制什么东西?找出你抵制的每个事物,消除肌体紧张以消除头脑中的抵制情绪。

⑵我能否安静地吃饭,把工作抛到脑后?

⑶我是否抓住每个机会呼吸新鲜空气,做充分的深呼吸?

⑷我是否手忙脚乱地工作,有被催促的感觉?我是否意识到无论工作有多紧迫,如果能消除忙乱所引起的紧张,就能更有效地完成紧急任务?

⑸工作时我是否过度紧张?我工作是否感到紧张?如何才能有效地发现紧张并想办法消除它?

一次想这么多问题足够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关注这些问题并努力寻找答案,你会惊奇地发现正确的答案会来到你身边。当这些答案被付诸实践时,你会更深刻地理解它们。

一旦达到目标之后,我们经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成幸福,好像工作越艰难,成功后幸福感就越强。因此当我们有这种错觉时,我们不由自主地就对这种生活方式屈服了。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是它绝不应该被等同于幸福。

这种幸福可称为“幸福的假象”,它们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的消除,无法维持长久,因为它本身就是和负面情绪共生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了而高兴。但由于这种喜悦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当痛楚消散,我们很快就会把健康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病愈的喜悦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要让自己变成盲目奔波型的人,“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坚信一旦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即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这样会让自己长期处于一样的紧张情绪中,无法自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