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慈悲无二(3)

无论我们的言语行为是祥和的,或是看起来比较粗鲁,一定要保持非常慈悲的心。你在工作上对待事业同伴、员工、老板,或者在学校、在家庭,如果能有纯正善良的心,那么相互彼此忍让是绝对做得到的。当然,有时候心中的想法还是要用嘴巴说出来,有些话不讲是不容易让人明白的。有时候有话不讲出来,却在心里想“他到底在做什么”、“他讲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这行为到底是什么意思”,像这样猜疑,反而不好。

大慈是希望众生都能够得到快乐、平安等人天福报乃至成佛,大悲则是“愿一切众生脱离苦及苦因”。如果有众生正遭受病痛之苦,或正与死亡搏斗,我们可以将他视为悲心生起的对境,然后由此延伸至每个众生,因为六道众生都需要经历生老病死的痛苦。有很多生命临终时因为恐惧而产生的痛苦,是现在的我们无法感受或表达的。要学会真正的感同身受,不能只用嘴巴说“你现在的痛苦,我也感同身受”,而是要用心去理解他们真正的痛苦,这是学习以其他生命的立场来思考问题最好的方法,也是现代人最缺乏的。我们与他人接触时,思维方式常常倾向于怀疑别人有不良的动机:“他想做这种事情是不是有什么企图?”大家有没有想过:当一切都集中在不好的思维上时,自己的脑中已经充满了不好的念头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