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回想着说:“前几天有个同学找我借了3万元,我去银行查了一下,当时咱家总共5万元,现在应该只剩下2万元了吧,因为比较忙,我也没有太在意。”
赵敏满脸疑惑地自言自语道:“同样的收入,为什么人家能够还10万元,而我们家就不行呢?”
随即她给王梅打电话问道:“老实交代,你们家是怎么攒到10万元的,而我们家算上其他的总共才积攒了5万元。”
王梅笑着说:“因为我们家懂得理财,除了能够利用好平时的时间之外,我们还能够抓住投资的时机。比如上次购买的基金,我告诉你说要抓住那次时机,而你却一直说自己忙,结果错过了时机,而我们家在那次就赚了2万。”
听完王梅的话,赵敏很是后悔,一方面因为夫妻俩没有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没有花一定的时间去理财,另一方面没有把握住理财投资的时机。现在王梅还了一大半的房贷,而自己却还是背负着那么多的房贷。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不懂得理财,而是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如案例中的王梅夫妻,工作忙是一方面,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理理财,或者在投资上把握好时机,必然也是一种制胜的技巧。
时间就在那里,不多不少,我们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工作,大多数人会觉得我们没有自己的空闲时间。很多人感慨工作很累,下班了就急着赶回家。你的空闲时间就像天际的流星,一划而过,绚丽多彩,但最为短暂。
时间的支配是一门科学,在理财中,管好时间包括时间的分配与时机的把握。
●管好了时间,就管好了支出
理财是一种手段,而管理时间是理财中的一种手段。
小王和阿斌都是80后,他俩对自己的生活都有各自的规划。他们上大学时是同班同学,学的都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们都开始做软件开发工作,在一家效益不错的电脑公司上班。
很快他们都结婚了,有了各自的家。虽然他俩学历相同,能力也不分上下,收入相差无几,但他们的理财观念迥异。小王属于思想保守的人,对于投资丝毫不感兴趣,他认为把钱存到银行里才是最可靠的。
每次发薪水,他都会第一时间把几乎全部的工资存进银行,手中只留出少部分钱作为日常生活支出。他同时很勤俭,很少买超过100元以上的衣服,妻子对于丈夫的这种做法很是赞同。
而阿斌有所不同,每次发完工资后,和小王一样他也会去存钱,但他只是把收入的1/2存进了银行,剩下的作为他日常的开支。这样阿斌的生活品质明显要比小王好很多。
两年后,小王的账户上已经存了5万元,而阿斌的账户上只有3万元。小王的积蓄比阿斌多出了2万元,这让他更坚定了存死工资的信心。
此时股市正处于直线上升的良好形势中,阿斌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期,原先就对股市有所了解的他,把握住了时机,取出自己仅有的3万元积蓄,适时地购买了股票。
两年后,阿斌原来3万元的资金变成了10万元,此时股市行情已大不如以前了,他迅速脱手,收回了自己的资金。再加上夫妻俩手上6万元的积蓄,在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购买了一套16万元的门面房。开始他把这套房子以每月3000元的租金出租。三年之后,这套门面房的价格上涨为52万元,于是他立即将房子出手,花了50万元购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住房。如今他已经有了一个两岁的儿子,生活没有什么压力,而且还买了车,过得很是幸福。
而小王只是一味保守地存款,虽然处处节俭,目前只有20万元的存款。按揭了一套房子,面对每个月2200元的还款,小王的生活压力很大。
同样的学历、工作、待遇等,可最后的结果却是不同的,原因在于阿斌能够抓住时机,在关键的时刻果断投资,让钱“生”钱。小王的做法也没有错,节俭、存款是对的,可问题就是不懂得理财,不能把握好时机。最终让两人的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从小王和阿斌身上,80后夫妻是可以得到启示。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用“千钧一发”这个词来形容理财的时机性。做生意的人都知道,一个优秀的商人必须能够把握住市场的时机,这样才能够让自己仅有的资金发挥最大作用,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理财同样如此,不能够将一定的资金适时地投资到相关的项目中去,要么不能够取得预想的效果,甚至有时候还会赔本。
一个人要学会正确的理财观念,就要学会利用手中的钱适时地进行适合自己的投资。适时、即时地管理好时间,才可以达到“钱生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