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招 个人礼仪——给予女孩交往与处世的“通行证”

在广泛而复杂的社会交际中,一个气质优雅的女孩往往会成为社交场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对于女孩来说,优雅的气质不仅表现在相貌、谈吐上,还表现在礼仪上。女孩注重个人礼仪,才会更具有优雅的气质,这是她交往与处世的“通行证”。

个人礼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培养,尤其要注重生活细节中的礼仪表达。

9岁的晓梦乖巧懂事,待人彬彬有礼。有一次,妈妈的好朋友张阿姨来家里做客。晓梦非常热情地招待张阿姨,帮她放好衣物,请她在合适的位置落座,为她递上茶水,主动与她交谈。

看着懂事、有礼貌的晓梦,再想想自己懒散、大大咧咧的女儿,张阿姨感到非常惭愧,很想知道晓梦是通过什么方法调教出来的。于是她就问晓梦的妈妈:“你的女儿真是太好了,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快说说,你是怎么调教出来的啊?”

妈妈高兴地说:“我们从没有专门去调教晓梦。从她小时候开始,只要来了客人,我们就让她跟在身边,看我们如何招待客人。久而久之,她就学会了。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引导。”

张阿姨听了,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她决定回家后也教自己的女儿学点待客礼仪。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对女孩进行礼仪教育,并不是靠刻意的调教或培养,而是让她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让女孩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导。在这种方式的教育下,女孩自然就会成为一个懂礼仪的人。

为了让我们的女孩像晓梦一样,成为一个懂事、有礼貌的气质女孩,我们现在就要从她的个人礼仪开始抓起。

引导而不是强迫女孩学礼仪

在我们的印象中,女孩小时候多是乖巧可爱、懂礼貌的,但是,当她们有了自己的思想观念之后,有的女孩就会把一些基本的礼仪抛于脑后,变得我行我素。究其原因,孩子小时候是在我们的强迫教育下学会礼仪的,并没有从内心接受、学习。

事实上,真正的礼仪教育,应当如春风一般,慢慢吹拂过女孩的内心深处。因此,我们不要强迫女孩必须符合礼仪,而是引导她去感悟礼仪所带来的美好感觉,让她发自内心地在交往与处世中注意礼仪,从而形成一种持久的气质。

让女孩保持得体的仪容仪表

女孩的仪容仪表是非常重要的,反映了她的精神状态和礼仪素养,是交往与处世的“第一形象”。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不管女孩的相貌如何,只要她衣着整洁得体、举止大方,我们就会喜欢她;如果女孩外表邋邋遢遢、大大咧咧,即使她长得再漂亮,我们也不会喜欢她。

因此,我们要让女孩保持得体的仪容仪表,让她散发出个人的魅力和气质。我们应该要求女孩做到以下几点:注意个人卫生,如经常洗手、早晚刷牙、勤洗澡、经常剪指甲等等;注意个人衣着,不仅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拥有饱满的精神;举止庄重大方;等等。

教女孩与人交往要懂“礼”

我们要想让女孩学会礼仪,还需要让她在与人交往中得到历练。在历练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给予女孩适当的引导。

比如家里来了客人,我们要像晓梦的妈妈那样,一开始让女儿在一旁看着我们如何招待客人,然后让她以主人的身份去招待客人。孩子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懂得并掌握待客的礼仪。

我们也可以多带她去做客,让她懂得并掌握做客的礼仪,比如,要有礼貌,大方地与人交谈,不要随便乱动他人的东西,未经他人允许不得进入他人的房间,吃饭的时候要注意用餐礼仪,等等。

如果我们发现女孩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什么做得不妥的地方,要在私下与她沟通,让她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到位,应该如何改进。这些与人交往的历练,将会让女孩亲身体会到良好的个人礼仪所带来的好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