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

清凉世界的文殊道场

推荐理由: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浩如烟海不同类型的佛像。来到五台山,不仅是到了佛国世界,更是走进了艺术殿堂。

丫丫讲攻略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

电话: 0350-6543133

门票:140元

交通:太原长途汽车东站、忻州长途汽车站常年有发往五台山的大巴;太原火车站也有直接到五台山的车。

特产:五台山石砚称作台砚,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五台山木碗,历史悠久,用桦木根做原料,具有使用、观赏、收藏价值。

美食:高粱面鱼,拨烂子、砍三刀、繁峙疤饼、保德碗坨、原平锅魁、代县麻片等。

丫丫说景点

“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这副对联,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

五台山全山以东、南、西 、北、中五座平台形的山峰环抱而成。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东台望海峰形如大象,在这里可观看到云海和日出。西台挂月峰形如孔雀,松涛林密,月挂西峰。南台锦绣峰,远离四峰一枝独秀,形如卧马满山花。主峰北台顶叶斗峰,有“华北屋脊”之称。绝妙之处在于峰上阴冷之处,有终年不融化的“万年冰”。中台翠岩峰形如雄狮,因台顶保留了大量地质变化时留下的碎石杂生青苔而得名。

五台山古时称作清凉山。一是因为山势海拔很高,尤其是它的几个台顶,即使夏季也有可能见到白皑皑的积雪,所以自古以来,五台山都是避暑朝圣的胜地;二是因为它是佛教名山,佛家超越了人世间的烦恼,此处自然是清凉圣地了。

五台山以文殊菩萨道场而名扬天下。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时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五台山五顶建有五寺,代表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

五台山有浩如烟海的佛像,数量多达30 000余尊。不仅有佛、菩萨、罗汉、供养人、护法神,而且还有帝王将相、僧侣居士等。这里的佛像分泥塑、金属、石刻、木雕、烧瓷、脱纱、刺绣、画像等多种类型。

丫丫推看点

⊙显通寺 位于台怀镇中心地,是五台山第一大庙,始建于东汉时期,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前,是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金属建筑物,人称“显通铜殿”。 铜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殿高8.3米,宽4.7米,入深4.5米,它是我国仅有的三铜殿中的一座。另外两座,一在普陀山,一在峨眉山。

⊙塔院寺 在显通寺南侧,原是显通寺的一部分。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至明永乐年间独立起寺,与显通寺分开。院内修建白塔一座,常被人们看做是五台山的标志。白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须弥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通高56.4米。塔身四周,遍挂风铃,每遇风来,铃声悠扬,与寺院内的钟声、木鱼声、诵经唱诗声相互呼应,无疑是一曲佛国交响乐,令人神往。

⊙殊像寺 位于台怀镇南的凤林谷口,北距塔院寺仅半公里左右。该寺创建于元代,明代重修。全寺占地6 400平方米,共有殿房50余间,其中主建筑文殊阁殿阔5间,进深3间,两层歇山式,是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也是殊像寺的精华所在。殿内所供文殊骑狮像,是五台山中最鲜活传神的雕像,高约9.3米。神狮四蹄蹬地,昂首竖耳,双目圆睁,张牙卷舌,大有抖擞威风、腾云而起的气势,充满灵性和动感。

⊙黛螺顶 黛螺顶以其1 080级台阶闻名,攀登

1 080级台阶,消除1 080种烦恼。寺内以文殊为主供,文殊菩萨以大智著称,所以1 080级台阶也称作“大智路”。寺内供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的文殊菩萨,因此,登黛螺顶素有小朝台之称,是很多佛教信徒的必去之地。

养生妙招

吃饭用桦木碗,等于服保健品

五台山的桦木碗历史悠久,一般用桦木根瘤制作天然花纹。桦木碗不会被热的食物烫裂开,不烫手不冰手,体轻而质固。用这种碗盛食,可以完全保持食物原味,饭盛在里面的时候非常保温,在寒冷季节里特别暖胃舒服。通常,桦木本身就有一定的药用作用,桦树皮在中医中可以入药,治疗呼吸道和胃肠系统的疾病。因此,在冬天选个桦木碗,还能帮助调节肠胃的功能,缓解冬天最容易犯的肠胃老毛病。

谈古论今

文殊巧借“歇龙石”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龙王不愿意把神石借人,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就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顺治帝出家五台山?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有清朝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的故事。传说一代名媛董小宛,于江南沦陷后被清兵掳走,辗转进入顺治后宫。顺治帝为其倾倒,以皇妃之礼待之。然而董小宛心念故国,情怀故人情郎冒辟疆,誓死不从。后为顺治帝的真情所感,相约可有夫妻之名而不可有夫妻之实。后来董小宛忧郁而死,顺治万念俱灰,出家五台山。当然,这只是传说,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已经成谜。

丫丫温馨提醒

五台山气候寒冷,因此您一定要注意御寒,春秋两季前来,需要携带毛衣毛裤。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