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调机体:呵护身体循环系统(16)

7.食物的性格

《饮膳正要》要求“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灵枢?五味篇》强调“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从前文中,我们已经知道,饮食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吃吃喝喝,它是一门将哲学、健康纳为一体的大学问。这门学问掌握得好了,百病不生。如果掌握不好,小则导致亚健康,严重了就能导致实质性疾病。比如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暴饮暴食”,就是一个伤害脾胃、破坏健康的坏习惯。很多年轻人胃口不好,就是因为饮食没有规律,要么早晨赖床不肯吃早餐,要么就是夜生活太过丰富,半夜了还大吃大喝。脾胃的工作运转毫无规律可言,所以才会致病。

《黄帝内经》里面有“食饮有节”的说法,要求对饮食的内容和用量要有所节制,不能贪食,并且不要挑食和偏食。《饮膳正要》要求“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就是说等到有了饿的感觉再去吃,但是不能吃得过饱,渴了之后也不能喝得太多。因为过于饱食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脾胃失和、消化不良等。吃饭的时候讲究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口味不宜太重,油腻、黏硬的东西尽量少吃,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更应该多吃清淡熟软的食物。

关于饮食的学问,除了“食饮有节”之外,《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了“谨和五味”的法则。就如同大家各有各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对于食物的爱好,人和人的口味也不尽相同。这就涉及食物的“五味”。五味是指食物的酸、甜、苦、辣、咸性质,这也是对食物分类的一种方法。五味之中,以甜味的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少,苦味最少。事实上,除了这五味,还有淡味和涩味,但是因为淡味和甜味相近,涩味又常常有酸的成分在内,所以就把它们忽略不计,统称五味了。

虽然人有自己的口味嗜好,但在日常生活中,五味食物都要有所摄取。这是因为五味对身体各有利弊,只偏重一味,或者是拒绝一味,都会让身体的营养吸收不全面,进而导致身体代谢的不平衡和不稳定。如果调配得科学合理,不仅可以增加营养,更能对人体健康有所裨益,甚至可以改善体质,消灭疾病。

食物的归经和五味

我国古代医学理论认为,不同的食物进入到人体之后有不同的去向和作用点,是为“归经”。比如赤小豆、西瓜、莲子、龙眼肉等归于心经,有养心安神的功效。白萝卜、胡萝卜、芹菜、生姜、大葱等归肺经,能益肺解表。而归于脾经的小米、大米、黄豆、苹果、大枣等则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西红柿、樱桃等归于肝经,对肝脏很有裨益。桑椹、黑芝麻、枸杞子等归肾经,有补肾益精的功效。

食物的归经之性可以提示食物作用的具体脏腑和其所属的部位及器官,有利于针对有病的脏腑或所属的器官来选择食物。而患有疾病者更要考虑食物对病脏的影响和禁忌,如《灵枢?五味篇》强调“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就是说肝脏不好的人要少吃辛辣之物,心脏不好的人不能吃得太咸,脾胃不好的人不能吃酸味食品,肾功能不完善的人不要吃甜食,肺脏上有病的患者不要吃苦味的食物。

可能有些好奇的女孩不服气了:凭啥你说不能吃就不能吃,有根据不?当然有。以下我就为大家详细解说一下食物“五味”和人体健康的对应关系。

酸。中医认为,酸入肝,就是说酸入肝经。吃酸味食品可以增强肝脏功能,并能提高钙、磷等元素的吸收。酸有解毒、收涩、固涩的作用,适用于虚证多汗、泄泻、尿频、遗精等症。此外,适当的酸味饮食还可以起到促进食欲、健脾开胃的功效,但过量食用反而会伤害胃肠系统,使消化功能紊乱,所以脾胃不太好的人应该少吃酸性食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