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太初元年正月,皇族宗亲集团和朝中丞相杜暹为首的重臣里应外合,共同对抗外戚势力。大将军楚仲宣趁势率部以“匡扶英主”为由挥师讨伐董氏,守城将士惧怕地大开正门,京城随之无险可守,将士四散。董太后见大势已去,带着年幼的新帝仓促扮作平民逃出京师,被乱军擒获,双双就地处死。

军士们杀红了眼,提刀闯进皇城,四处纵火抢掠,先杀了董太后的几个堂表兄弟,又将一干惊魂未定的女眷老弱残忍杀害。一夜之间,近三百董氏族人被杀。

动乱之际,天下四处战争不息,楚仲宣成了诛灭董氏的最大功臣,跟随他征战多年的部将揣摩他的心意,劝他干脆趁此动乱直接在上京称帝,左右众将大都响应。

也有将领严词反对,此时称帝,是祸不是福。天下虽乱,但姬氏皇族还有一干拥兵自重的王爷诸侯,朝中丞相杜暹等重臣也是忠直不阿,若要直接取而代之,这些人必定不服。不称帝,是奉旨招安,一旦称帝,就成了篡权谋位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楚仲宣这才平息了称帝的念头,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得尽早确定新帝人选以安人心。在这个问题上,藩王们各有私心,政见不同,有的人主张择立年幼懦弱的,有的主张择立年长有德望的,年幼的孩子当新帝,容易控制,年长的容易生出异心。

大臣们在姬氏皇族的适龄男子中一番挑选,最后摒弃了拥兵自重野心勃勃的定陶王等人,选定了势力最弱的江夏王夜飒。

择立新帝,事关重大,也有人以夜飒习性闲散,纨绔成性为由反对,最终丞相杜暹提议照旧制以铸像来决定人选,命人为姬氏宗室子孙们挨个铸铜像,周朝人素以铸像占卜吉凶,结果十八位皇子皇孙的铜像都一一失败,只有夜飒的铜像铸造成功,楚仲宣仍不放心,一次不成功,再铸,失败。一连四次,结果皆是如此,便算定了下来。

二月,楚仲宣拥立江夏王姬夜飒继位为王,改元建元。

新帝登基后,即赐楚仲宣世袭恒国公爵位,恩准其今后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礼聘楚仲宣次女为后。这一年属甲子年,史称“甲子之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