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得好不如报得好(1)

人生,从选择开始。

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及中学,还是绘画和舞蹈兴趣班等等,父母们都期望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这其中除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之外,更多的是父母们抱有希望孩子在将来能够过上具有物质保障的幸福人生的朴实心理。

于是,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在每一个选择的岔路口,孩子们都在为能够实现更好的选择而努力,家长们则做好一切的“后勤”工作,为支持孩子的选择而加油鼓劲。

对于一路从“重点学校”走来的孩子而言,选择一所好大学和一个好专业,便是父母们的“重”望所归;而对于在学业上成绩差强人意的孩子来说,“上大学”也会是其家庭的最低期望。毕竟,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今天,即使是上了大学都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不上大学就想找到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了。

然而重视选择,并不意味着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父母和孩子们就能知道如何选择了,或者说知道如何更好地作出选择。因为长久以来,习惯于接受分数筛选的父母和孩子们,心中多少都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分数决定一切。

的确,在招生分数线的硬性限制下,差一分,就会与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失之交臂。

考不上大学,选择便无从谈起。考上大学了,也并非万事大吉。“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就报什么样的志愿”并非是负责任的最佳决策,毕竟在分数允许的范围内,还是有很多大学和专业可以供孩子们选择的。分数或许能限制选择范围,但却无法让高考生和家长得到选择范围中的“最优解”,“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已愈来愈成为家长和孩子的共识。

事实上,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门槛已经一再降低。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录取率比2010年的69.5%增加近3个百分点,达到了72.3%,甚至普遍高于高中的录取率。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大学生沦为了大白菜”,在其调侃的背后显现出就业难的真实现状。

在这样的录取形势下,考取一所大学并非难事,难的不仅是孩子大学毕业后如何顺利就业,还是孩子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决战中找份好工作、谋求好发展、成就好人生。高考已不光是分数的较量,也是志愿选择的“智力赛场”。而在这场竞赛的主力阵容中,学生、家长和老师,无论谁在主导决策,都难免存在局限性。

学生的认识有限

作为一名一直生活在校园中单纯的高中生,无论是生活的经历,还是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职业的认识都极为有限,即使开明的父母将选择权完全下放,他们也只会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怎样选择;或者仅凭一时喜好就误以为是自己的职业兴趣而盲目选择专业。有这样的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就认为自己会喜欢从事和计算机有关的工作,于是在高考时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以后却被证明这样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悔之晚矣。

家长的经验不可靠

那么,是否家长的意见就完全可靠呢?一些家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从各方道听途说的零碎信息认定某所学校的名声好,某个专业是热门,于是指导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认为“选这个学校和专业肯定没错,孩子毕业后一定可以顺利地找到好工作”。然而,现实真的如此吗?据麦可思2011年最新调查结果显示,10个热门本科专业中竟有8个失业率最高,其中就包括了前几年高考生和家长“热捧”的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可见,家长对职业和对就业市场的认识依然是有局限性的,仅根据自己片面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去指导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是不可靠的。

老师的指导偏于学习成绩

当高考生和家长都手足无措之时,听听老师的意见应该会有些帮助吧。但遗憾的是,老师也只能从学生平时的成绩及模拟考试的成绩出发,结合各大院校历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指导高考生选择那些能够被顺利录取的专业和院校。除此之外,其实老师和家长一样,对于就业市场的认知有限,仅凭个人经验和知识,是无法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给予学生更为科学的指导与帮助的。

其实,高考志愿的填报是一个尽可能占有更多可靠信息的科学决策过程。如此棘手的选择难题,需要更有力的信息作为“外援”,才能求解出最佳的专业和大学选择方案。

而本书,正是高考生和家长们值得信赖的最好的“信息智囊”!

想知道不同专业在就业上的优劣之别吗?想知道同一所大学的不同专业中哪些是就业的热门专业吗?想知道今天选择的专业,未来能够从事哪些职业及薪资如何吗?干脆先确定个职业目标,看看职业对专业背景的要求是什么吧。

所有这些疑惑,或许你在本书中都能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