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策略定方法
洞察之后是确定自己产品的类型及进入市场的驱动力是什么,即看自己产品属于以下哪种类型,以确定相应的方法:
(1)规模型产品:市场份额导向,产品的驱动力是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如啤酒、大众饮料。
(2)价值型产品:顾客综合体验导向,产品的驱动力是品牌风格、品质、服务等,如白酒、100%纯果汁等。
(3)创新型产品:需求升级导向,产品的驱动力是超越性的顾客体验,如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机等。
(4)跟随型产品:模仿跟进上述三类领先品牌的产品,即“山寨”产品,产品的驱动力是渠道、价格、执行力等。
重要的是不可采用策略错误的产品方法,即错误理解产品类型,从而采用了错误的方法。经常出现的情况是:
(1)在规模化市场里做高价值产品:啤酒里的青岛坚持定位中高端,将最大消费规模的中档啤酒份额让给了华润雪花,实际上中国的啤酒消费并非差异化或价值化选择为导向的品类,坚持中高档路线,只会使自己失去销量放大的机会。
(2)在价值型市场里做低价值产品:汇源的核心是100%纯果汁,沿着橙汁向全方位的纯果汁饮料前进,才是正确的策略,汇源却频繁投入低价值产品的竞争,真鲜橙、奇异王果、果汁果乐,最近收购的旭日升冰茶,都是错误的产品战略。
(3)在创新型市场里追求规模:长虹在电子管电视机市场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先者,采取囤积彩管的垄断上游供应的战略,试图进一步打压对手。殊不知一是自己无法垄断货源,二是电视机已经到了液晶时代的门口,现有的彩管电视机里的份额很快就一文不值,这个产品即将被淘汰。
企业必须为自己的产品确定所在市场的类型,才能制定正确的产品策略与方法。
3聚焦产品卖点
产品卖点是给产品一个顾客必须购买的合理的理由,包括感性的喜欢的理由。
永远不要认为消费者购买一个产品是出于冲动。冲动性购物行为是消费者理性判断之后的一个行为表象,准确地说,产品的感性吸引力也是被设计出来的,没有消费者无缘无故冲动购买产品这回事:冲动行为发生的前提是消费者事前接收了该类产品及品牌的信息,形成了“预期的价值判断”,才会在随机逛街时发生冲动购买行为。
理性的、逻辑的、有说服力的产品购买理由,是所有产品顾客购买行为的“逻辑认同”基础,感性的、创意的、吸引眼球的产品销售说辞(包括形象展示物料——POSM),是产品实现销售的“临门一脚”,前者是产品卖点,后者是对卖点的包装与强化,缺一不可。
M036从无到有的成功心法:敢打型战略思维
从无到有,本质上企业处于“心力大于能力”的阶段,即是创业者的激情与冒险精神,在支撑企业的运转,这个阶段需要洞察、策略、创意,更需要“敢打”的勇气与精神。
商业上的“敢打”精神,不仅是胆大敢为的人格特质,而是指在信息不全、条件不足、资源匮乏等的时候,敢于投入“身家”去做一件事情。
在市场早期(导入及成长)阶段、行业集中化程度不高、行业主导品牌“有名无实”等情况下,敢打型战略决策的胜算概率较大。过去三十年里大多数中国式企业家战略,都属于这种类型。这是市场机会大于行业壁垒的阶段,快速决策及行动更能把握住机会。
同时必须明白,敢打精神重要,但决定最后成功的,不仅是执行力强的“最敢打”企业,而是对“打什么”对象的判断——必须符合(或至少没有违背)特定行业及市场演进阶段的本质特性。
企业关键决策人(大多数时候就是企业家、老板自己),在这个阶段的直觉洞察,大多来自其个人的经验领域——市场亲访、读书学习、人际网络等。
敢打型战略思维,是一种机会导向的决策,体现着决策者(创业者)以“结果求条件”的思维模式的感悟力、直觉洞察力及决策勇气。
值得注意的是,直觉洞察的决策在“创新性产品”领域的胜算并不大,跟随型策略更容易成功——可以将创新创意的“试错风险”最大化降低。
娃哈哈宗庆后的亲访一线,体现的正是“要走平常路”,但后发先至的战略:娃哈哈的渠道执行力可以让同类产品卖得比对手更好。
宗庆后认为,饮料市场没有绝对的创新,任何新产品都可以很快被复制,关键是运作市场的能力。别的企业还在试销的产品,娃哈哈在跟进模仿(山寨)后可以有70%以上的胜算,但娃哈哈能卖好的产品,对手只有30%的胜算概率。
创业者在从无到有的阶段,要优先采用策略化产品,不要太追求创新性产品,即使真有能力创新,也最好从用户体验层面的创新入手,不要太自信自己的产品具有“划时代”的特性——除非掌握了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新型装备、稀缺性原材料等。不具备这些创新产品价值链的关键要素,做出创新产品的概率极小。
无论是创新还是“山寨”,策略性思考是企业所有产品的“准生证”。有策略的产品,即使不够创新,也会比创新但策略错误的产品,有更大的成功概率。
洞察、战略对于创业者虽然是奢侈品,但产品战略思维是创业者开启市场大商机之门的钥匙。
产品营销箴言
从无到有,本质上企业处于“心力大于能力”的阶段,产品战略决定企业生死,这个阶段需要洞察、策略、创意,更需要敢打的勇气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