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帝国的逻辑(1)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汉武帝?《轮台罪已诏》

在后世,桑弘羊是一个评价极端两极化的人物,有人赞之为“兴利之臣”,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理财大师,也有人斥之为“乱国酷吏”,连提到他的名字都会口臭三日。

桑弘羊出生于洛阳城里的一个商人家庭,自幼善于心算,是一个算术天才。考据者认为,他13岁时靠“入粟补官”的办法,进皇宫充当侍中,此后60多年间,一直身处内廷之中,从未须臾离开,几乎参与了汉武帝时期的所有经济决策。正是在汉武帝和他的共同谋略之下,中国从此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基于中央集权之上的经济治理模式。桑弘羊的经济思想与管仲、商鞅等人一脉相承,所不同的是,管、商两人治理的齐、秦都不过是人口数百万的诸侯之国,桑弘羊操盘的则是一个空前的帝国——武帝时全国人口已达5000万,其难度显然更大,情况也更为复杂,所以他的经济思想显得更加系统,制度安排更加缜密。

自武帝亲政之后,国家支出大幅增加,要解决财政问题,势必增加税赋收入,可是当时农民的赋税徭役已非常沉重,据《汉仪注》和《盐铁论》的记载,从10多岁的少年到60多岁的老人都必须服役,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必须另思新途,既不增加农民负担,又能提高国家收入能力,于是,通过实行国营化政策以获取专营收入,成了必然之选择。总体而言,武帝和桑弘羊从产业、流通、税收和货币四个方面,推行了严密的整体配套体制改革,打造出一个高效、严酷的国营经济体系。

就产业改革而言,首要之举,当然就是从利益最为丰厚的地方切割下去,于是,三个最重要的制造业——铸钱、煮盐和冶铁相继被国营化。

为了改变私人铸钱的现状,汉武帝从登基的第一年起,就进行了币值改革,在执政期间先后改了六次。公元前119年,颁布“盗铸金钱者死罪令”,从此杜绝了民间铸钱的陈俗。第二年,废旧币,改铸五铢钱,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从而奠定了中国铜钱的孔方格式。五铢钱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前后沿用了740年,直到唐代才被废止,是中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也最为成功的长寿钱,后世便把金钱俗称为“孔方兄”。

与杜绝民间铸钱相比,对盐铁两业的国营化回收,难度要大得多。历70年的“文景之治”,民间在盐铁两业所集聚的财富已经非常庞大,并且结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如何将之收归国有,是一个很有技巧的事情。汉武帝想出的办法十分高妙,他发出了一张特别的委任令:任命两位大商人——大盐商东郭咸阳和大冶铁商孔仅——为大农盐铁丞,主管全国的盐铁官营事务,内廷出身的桑弘羊协助他们的工作。

这一任命颇有“以商治商”的意味,东郭咸阳和孔仅深谙盐铁牟利的奥妙所在,自可以提出精准的策略。公元前117年,两位大农盐铁丞上呈了具体的方案,在盐业上,实行的是管仲当年用过的办法:招募民众煮盐,而由官府专卖。民众向官府申请注册成盐户,煮盐费用全部由盐户负担,官府提供煮盐的铁锅——“牢盆”,煮成之盐完全由官府收购。铁业,则完全由官府彻底垄断,按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是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一法令颁布后,民间不得再擅自煮盐冶铁,更不得私自贩卖,违令者,要在左脚上戴六斤重的铁锁,并没收其器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