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反击战(1)

面对美国领衔发起的汇率攻势,中国也是高招迭出,政治、经济、外交多种手段并举,或以退为进,或围魏救赵,或远交近攻,或旁敲侧击。香港媒体就感慨,围绕着人民币汇率的斗争,中国外交策略既有围追堵截,又有短兵相接,在中国周边结成一团令人眼花缭乱、纠缠不清的乱麻。其目的只有一个,保卫人民币,保卫中国利益。

人民币汇率问题向纵深发展,西方国家视其为对华经济施压的突破口。

中国怎么办?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美国领衔发起的汇率攻势,中国也采取了诸如围魏救赵、远交近攻的许多策略。香港媒体就感慨,中国近期的外交路线既有围追堵截,又有短兵相接,在中国周边结成一团令人眼花缭乱、纠缠不清的乱麻。

麻虽乱,理还清。其中最大的理,就是必须捍卫国家利益,必须保卫人民币。

中国领导人抓住每个机会为中国辩护。

温家宝纽约过招

2010年9月23日,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温家宝举行会谈。美方高度重视这次会议,按照新华社的说法,为确保双方充分交流,谈得“尽兴”,能通过更准确的翻译传达双方立场,因此双方在一个月前就与预留出了75分钟的会谈时间。

奥巴马先行赶到联合国大楼内预定会见地点。还未落座,他马上指示手下,这个预定会见地点太过狭小,美方赶快另找一个更宽敞明亮的场所。

温家宝随后赶到,两人略有寒暄后落座进入正题,双方你来我往,最后总会见时间持续了共105分钟,大大超过原定计划。新华社当时的一篇通讯社更颇为生动地描写道:“由于两国领导人随后都有各自的活动安排,不得不结束会晤,但从他们握别时的神情看得出来,两位领导人都意犹未尽。

但在近两个小时的会晤中,两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只讨论一个话题:汇率问题。

在长时间的重要外交会晤中,两位领导人只谈论一个问题,是非常罕见的。奥巴马试图以此向美国人表明,白宫正在努力向中国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纽约时报》引述知情人的话说,在会谈中,奥巴马的口气比他2009年访华时强烈了许多,他甚至以带有威胁性的口吻说道:“如果中国不采取行动,我们就要采取其他手段维护美国利益。”

美方有矛,中方有盾。对于美方的攻势,中方不为所动。在两人落座开始正式会谈时,温家宝就坦率言道:“中美经贸关系有关问题都在我的脑子里,我不用讲稿。这样,我们可以有什么说什么”。

他指出,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的矛盾,只有从整体上加以考虑,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温家宝重申,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决定是坚定不移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在华企业均享受国民待遇,欢迎它们更积极地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国际外交中,来而不往非礼也。对于美国的一系列对华施压之举,温家宝也意有所指言道:希望美方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放宽对华出口限制,“双方要增进政治互信和战略互信,坚持互利共赢,在多变和双边领域加强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做携手前进的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绵里藏针,不卑不亢。对于中国领导人的太极云手,奥巴马也作了积极的回应。新华社的报道说,两位领导人在“坦诚、务实和建设性气氛”中进行了会谈,奥巴马说,美方对中国宣布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表示欢迎,两国将共同研究从根本上改善两国贸易的最佳途径。

对于中美领导人的这轮过招,《纽约时报》评价说,“温家宝总理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让步,仍坚持过去的说法,即中国汇率政策改革应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其实就是中国官方一再强调的汇率改革“三性”: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换言之,人民币可以升值,但必须是逐步缓慢升值,而且主动权必须操之在我。而之所以缓慢,原因也简单,中国外贸构成中,50%是加工贸易,50%以上是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贸然大幅升值,将带来的是中国社会的动荡。更何况,人民币汇率事关一国主权,岂容他人置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