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的时代(2)

对截断后方退路的波斯大军,亚历山大的反应很淡定。两军在皮纳罗河附近(伊苏斯地域)相遇,大流士的10万大军排列成长达4公里的两个横队。大流士身边是2000名骑兵禁军,其前面排列3万名希腊雇佣兵,左翼由4万名步兵和2万名弓箭手组成。  

此时的亚历山大可以说是陷入绝境,其军队还是摆成最有利于马其顿方阵的队形——中间为重装步兵方阵,左右各为亚历山大亲率的骑兵以及色萨利骑兵、伯罗奔尼撒盟军。  

波斯的近卫骑兵习惯于高速冲击,并不擅长在狭小空间里同步兵肉搏,而马其顿方阵的步骑协同战术发挥了威力。凌厉攻势加上东征军有效利用地理优势,波斯阵线不久便土崩瓦解。唯一在退却中能够保持队形完整的是残余的8000名希腊雇佣军,他们井然有序且战且退,撤到叙利亚北部登船逃生。这8000名希腊雇佣军后来投奔斯巴达国王,两年后跟随他起兵进攻马其顿,在美加罗波利战役中全军覆没。  

亚历山大率骑兵猛追40公里,但大流士三世早已取道阿曼山口,一路不断换马,昼夜兼程逃回巴比伦。马其顿大军冲入波斯大营,缴获黄金2900塔伦,连同大流士三世母亲、王后、公主在内的皇室成员成为俘虏。据统计,此战马其顿军队阵亡骑兵150人、步兵300人,4500人受伤。波斯军队阵亡在20000人以上。  

这一场战役后,东征军前往叙利亚并南下埃及,再无后顾之忧。公元前332年年初,大军南下,抵达滨海要塞推罗,遭坚决抵抗,围城7月而破,8000名推罗人战死,3万多人被俘。紧接着,亚历山大花了两个月时间攻占加沙地带,从此切断了波斯与地中海的连接,拿下了地中海东岸的控制权。  

这对东征军的海上供给线具有重大意义——从陆路来的话,花费的时间太长。  

同年11月,亚历山大发兵埃及,没费太多力气,就拿下了上下埃及——在此前不久,大流士三世刚镇压了埃及的起义。亚历山大在埃及留下了部将托勒密·索特尔,此君在亚历山大死后约20年正式称王,统治埃及近30年,史称托勒密王朝,最终灭亡于罗马帝国。  

至此,亚历山大占领了半个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在尼罗河的地中海入海口处建立了一座新城——亚历山大港,日后成为帝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不过,大流士三世也绝非等闲帝王,只要保住性命就可以再度出击。当初回到巴比伦后,大流士三世开始组织一支更为庞大的军队。当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人、骑兵7000人从埃及北上,经巴勒斯坦、腓尼基插入两河流域北部时,两军在高加米拉开战。  

而这一次,大流士依然没能抵挡住马其顿方阵,逃往米底。远征军乘胜南下,推进到两河流域文化中心、世界最大城市的巴比伦城。并且在一年内连克苏萨、波斯波利斯、埃克巴塔那等重镇。逃到中亚巴克特里亚的大流士三世被当地叛变的总督所杀,波斯帝国灭亡。亚历山大借口为大流士三世报仇而进军中亚,在杀掉总督之后继续东进。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进军印度河流域,数次打败印度的城邦军队。  

但此时,帝国东征军已近强弩之末,加上瘟疫、酷热以及将士的厌战情绪,公元前326年,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欲一举拿下恒河流域,但在部将的反对下,无奈地停止了近10年的东征。  

远征军连续作战10年,渡海峡,穿过小亚细亚,南征埃及,又往回直插两河,再挺进伊朗高原、踏入印度,纵横万余里,渡江上百次,数十度围城,经历各种沙漠战、平原战、山地战,又有多兵种协同作战,既有军事打击,也有政治瓦解,这在世界军事史上无疑是座丰碑。在这条与波斯帝国相反的扩张路上,亚历山大东征虽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留下了巨大的文化财富。  

此时在亚历山大的身后,马其顿已经是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至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界多瑙河与锡尔河的超级跨三洲大国了。疆域之内,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和印度文明。亚欧大陆从此被打通,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透到希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