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阿忒纳乌斯和他的爱经(1)

中国有句古诗,叫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它来形容古希腊真是再适合不过了。当你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古希腊,就会看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哲学家,他们用智慧筑起了古希腊的思想高峰;当你从文学的角度观察古希腊,就会发现荷马、萨福、埃斯库罗斯等大文豪,他们用语言为后世留下了情感的盛宴;当你从艺术的角度切入,就会欣赏到《掷铁饼者》《拉奥孔》《持矛者》等经典作品,这是艺术家用石头雕刻出的心血结晶。而如果你从更加独特的角度来欣赏希腊——譬如爱情——发现的可能会更多。

说到爱情,古希腊人可算是这方面的权威。君不见爱神阿佛洛狄忒从塞浦路斯的海滩款款踏上希腊半岛的土地,以她的神力迷倒了多少豪杰君王,征服了几多绝代佳人!当所有城邦都拜服在其裙下之际,她又化作罗马帝国的维纳斯,然后,穿梭十几个世纪,在米洛斯复活,以断臂的姿态继续倾倒众生,一跃成为全世界的爱神!诚然,古希腊是通过其思想、制度、艺术而光照后世的。然而这些文化的创造者们,又何尝不都是爱神的俘虏呢?就像海伦之于帕里斯,莱昂蒂翁之于伊壁鸠鲁,阿斯帕西娅之于伯利克里……甚至包括当时盛行的同性之爱:亚历山大大帝和赫菲斯提安,亚西比德和苏格拉底!名人们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们的风流债了。有了风流债,自然生出风流史。而本书正是古希腊名人们的绯闻大全。不过,它的作者可不是娱乐记者,而是正儿八经的学者阿忒纳乌斯(一译奥特纳乌斯)。阿忒纳乌斯生活在公元1—2世纪前后,出生地是古埃及境内的瑙克拉提斯。他是罗马帝国时代的修辞学家和语法学家,擅长用希腊文写作。由于时代背景使然,当时大部分学者只能从事古代史的编纂考证工作,阿忒纳乌斯也不例外。他的著作包括《叙利亚诸王纪》《欢宴的智者》等数种,可惜大部分遗失殆尽。其中《欢宴的智者》共分为十五卷。第一、第二、第三、第十一、第十五卷的部分章节已经失传,而本书就是摘自《欢宴的智者》的第八卷。因该卷内容与古希腊的爱情、绯闻有关,故名为“希腊爱经”。

纵观世界,能以“爱经”为名的作品大概只有以下几部:《罗马爱经》,成书于公元1世纪左右,作者是古罗马大诗人奥维德;《印度爱经》,作者是印度神学大师筏磋衍那;《芬芳满园》,也称为《波斯爱经》,成书于16世纪的阿拉伯地区。与它们相比,《希腊爱经》的特点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全书由对话连缀成篇,行文独特。对话体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它盛行于古希腊,影响非常巨大。古希腊哲人视之为推理的一种方法。柏拉图更认为它是获得真理的唯一可靠的办法,并用对话体来创作《理想国》《会饮篇》等著作。这部《希腊爱经》所摘自的《欢宴的智者》一书,主要讲述了一群饱学之士在宴会上就各种主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八百多位作家和近二千五百部作品。讨论的方式也是你来我往,短者寥寥数语,长者连篇累牍,因此十分适合用对话体写作。反观其他几部爱经,有的行文如诗,有的夹叙夹议,文体差别较大,阅读的感觉也有所不同。

其次,文字较为含蓄,内容比较“干净”。无论何种“爱经”,它的主题都不外乎男欢女爱。而说到男欢女爱,自然不能避开“性爱”这一最重要环节。比较四部“爱经”,性爱内容最多的应该要数《波斯爱经》和《印度爱经》。正因如此,过去西方人对“爱经”都抱有一种讳莫如深的态度。然而《希腊爱经》在这方面却是一个例外。与描述细节相比,学者阿忒纳乌斯似乎更喜欢罗列绯闻。虽然偶有露骨描写,也只是一笔带过,无伤大雅。这也更符合阿忒纳乌斯的学者本色。

最后是结构自由,即兴发挥。其他三部“爱经”虽然不是严谨的学术著作,可在行文之中也有比较明确的意义和结构。例如《罗马爱经》的目的在于教人恋爱。因此奥维德把它分为了“狩猎爱情的秘诀”、“爱情的保鲜秘方”、“诱惑与魅力之术”三大卷,分别从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去教读者爱与被爱的技巧。又如《印度爱经》和《波斯爱经》,这两部书在其诞生地早已是性学经典。尤其是《印度爱经》,它分门别类地说尽了求爱、婚姻及两性关系的方方面面,俨然是当时女性的结婚教科书。反观《希腊爱经》,由于它写的是酒席谈话,因此显得信马由缰,结构和逻辑并不明显。

对于当代读者而言,本书最吸引人之处,应该是提供了一种更平等、更人性的视角去观察希腊古贤。这些西方文明史上的圣人,原来也是爱情的“奴隶”。读一读他们的“风流糗事”,总是令人忍俊不禁。另外,本书还展示了古希腊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是当时文化信息的总汇,可以作为研究古希腊风俗的第一手资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