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之言如何听?(3)

不妨来看一看,金融大鳄高盛究竟干了些什么样的“上帝的活儿”。高盛2009年头3个月的利润来源分为四类:

金融咨询:325亿美元;

股票销售:363亿美元;

债券销售:211亿美元;

交易和资产投资:100亿美元。

请留意最后那100亿美元,比华尔街传统业务总共创造的几亿美元利润要多得多,其中也包括搜刮中资银行得来的利润。然而自金融危机以来,高盛通过四个渠道从纳税人口袋里得到:

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简称TARP):100亿美元;

美联储:110亿美元;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300亿美元;

美国国际集团(AIG):130亿美元。

高盛在危机的最高点获得640亿美元救助资金,并再一次利用20到30倍的高杠杆,借到2万亿美元资金,一跃成为当时最有钱的银行。而后高盛利用这些钱,在股票市场崩溃和各类资产最低价时大量购进。随后在美联储和财政部以“营救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之名义,投入237万亿美元的资金之后,那些资产重新膨胀。他们用纳税人的钱,在最低价时购进资产创下盈利纪录,而纳税人却没有得到任何利益。这就是所谓“上帝的活儿”。他们将所赚利润的一半——210多亿美元,脸不变色心不跳地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华尔街将欧元玩于手掌

2011年年初,前华尔街资深银行家柯翰(William D Cohan)针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以其渊博的行业知识和见解,调查书写了《金钱与权力》一书。书中揭露了高盛是如何掌控全球金融命脉,不择手段搜刮全球财富,并养肥了高盛集团400名高层合伙人。当然了,高盛只不过是华尔街金融资本的魔头代表。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

地狱空了,所有魔鬼都在这儿了!

想要知道魔鬼的真面目,就让我们从欧元区讲起。自金融危机以来,欧元区债务问题已发展到极端危险的程度。欧元这一能够与美元抗衡的货币的地位,已岌岌可危。欧元与美元一样,是在债务产生的同时被“创造”出来的,在债务偿还时被销毁,由此形成债务货币。

以希腊为例,当希腊政府把债券卖给欧洲央行进行筹资时,这种“借钱”方式等于变相增加了货币供给。鉴于欧元区统一货币和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同样饱受公共债务困扰的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也向欧洲央行“借钱”,它们借到的欧元不是白送的,而是要偿还利息的。它们借的钱越多,利息就越多,也就必须借更多的钱来偿还之前的债务。当债务与货币捆绑在一起,其必然结果就是债务不断增加,直到这种债务货币遭人唾弃。这里插一句,当初帮希腊做假账进入欧元区的不是别人,正是高盛。

2011年5月7日,有德国媒体报道称,希腊政府已提出退出欧元区并重新推出本国货币的可能性。看来欧元区的骨牌效应,即只要欧元区成员国中的任何一员拒绝使用欧元,其连锁反应势必导致欧元区解体。因为欧元区多个成员国都想依赖欧洲央行来化解政府赤字与债务危机,但欧元区的致命弱点就在于富国(如德国、法国)和相对较 “穷”的国家(“欧猪”五国: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搭伙过日子。面对这一结果,谁会最高兴?美元。因为欧元寿终正寝之时,就是美元除去心头大患之日。

为了达到独霸全球财富的目的,华尔街借助金融危机一举摧毁了与美元抗衡的货币——欧元。经过重新洗牌的华尔街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垄断了世界资源。也因此,贴上“新自由主义”标签的高度自由化、市场化的美国经济模式——华尔街提前消费、信贷消费的模式得以在全球推广。而这种模式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扭曲了供求关系,使华尔街能够以吹大经济泡沫的方式劫掠财富。这一掠夺财富的招数,在新兴市场更是屡试不爽。

上市游戏吞噬中国资产

中国就是个悲惨的例子。

老子“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道家思想精髓,被华尔街演绎得淋漓尽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急于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并为此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外资及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华尔街选中这一时机(高盛前CEO、后来的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到访中国七八十次),利用中国的这一需求,将掠夺之手伸向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他们惯用的伎俩,首先是大肆唱空中资银行和中国股市。

2002年12月,高盛出台了一份研究报告,宣称中国银行系统不良贷款率为40%,成为亚洲最差的银行。到2003年上半年,英国《金融时报》、高盛、穆迪和里昂证券纷纷对中国银行系统进行警告,一再强调中资银行不良贷款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就将毁坏中国经济的改革成果。那些西方媒体和金融机构众口一词,在国际国内大造声势,尽其所能地贬低中国银行业。

转眼到了2003年年底,标准普尔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定为BBB级,是“可投资级”中最低的级别;还把13家中资银行的信用评级定为“垃圾级”,以便国际金融财团在股权收购交易谈判时可以拿到谈判的价码。

2004年1月6日,当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并注资450亿美元的消息后,立刻引起海内外舆论及业界的极大关注。恶狼闻风而动,进攻的机会终于来临。国际大财团自2005年开始,纷纷打着帮助中资银行改革的旗号,大举挺进中国。为争夺中国这块肥肉,恶狼们拼得硝烟弥漫、烽火连天。我们来看看,这些打着友好旗帜的“善霸者”是如何吞噬中国资产的。

在摩根士丹利的穿针引线下,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于2005年注资中国建设银行30亿美元,占建行9%的股份,每股定价仅094港元。2008年又再从汇金公司手中增持了60亿股,追加至19%。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在中国香港,以每股 392港元售出25%的建行股,账面获利133亿美元。建行股当日立刻下挫584%,中国香港恒生指数跟着下跌053%。同年5月12日,美国银行又以每股496港元售出35亿建行股,获得73亿美元。美国银行不到4年,从中国建行获利接近100亿美元,投资回报率高达 200%,还不包括每年几亿美元的红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