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民族企业高奏凯歌(1)

1917年10月20日,上海南京路上人山人海,人们不是在躲避战乱、也不是在游行,而是在疯狂地涌入一家正开业的商场——先施百货。

这条宽不过十几米、长不过两公里的上海南京路,见证了中国近代百年动荡屈辱史,也见证了中国百年商业兴衰史。

1914年8月的一天,一位名叫马应彪的澳大利亚华侨从他的高级轿车中走下,踏上南京路。马应彪看到南京路上人群川流不息、商品琳琅满目,闻到了商机的味道。于是,他买下了日升楼易安茶社旁边的一块地,三年后,上海第一商业高楼赫然竖立,先施百货也就成为第一家由华人自建的民族资本大型百货公司。

自香港割让给英国后,香港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商贸中心。在公司的发展方面自然领先中国大陆,包括当时的上海。先施百货早在1900年就在香港创立,1909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先施百货开业第二年,营业额已达439万元,正当马应彪筹备1周年店庆的时候,郭乐及其弟郭泉在先施百货的对面开设了一家永安百货。与先施百货一样,早在1907年,永安公司就在香港创立。

有趣的是,两大公司以拼楼高的方式展开竞争。当得知永安准备建一座6层高的商业楼时,先施百货马上把5层楼改为6层。永安百货也不甘示弱,立刻在自己的楼顶上加盖“绮云阁”。先施百货咽受到“俯视”后,又硬加盖了3层“摩星楼”。

先施百货不单纯是一个购物的场所,而是一个集购物、戏院、旅馆、豪华餐厅一体化的消费中心。一时间人山人海,甚至有人流连忘返,数日不归。

先施百货和永安百货的开业,掀开了上海南京路繁华的商业序幕,从此“中华第一街”美誉冠绝海内,延绵至今;也标志着中国民族企业开始以昂首的姿态进入“黄金岁月”。

之后,先施百货出来的刘锡基、蔡昌先后在南京路开设了新新百货和大新百货。先施百货、永安百货、新新百货和大新百货,成为当时著名的“百货四子”。有意思的是,“百货四子”四位创始人的祖籍都来自孙中山、郑观应、唐廷枢、徐润、容闳的家乡,它就是近代如雷贯耳的广东香山。

在中国百年商业历史中,有一个家族的名字赫然醒目、光耀夺人,它就是荣氏家族!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荣氏家族的百年光辉基业就是在这个“黄金岁月”里建立的,奠基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荣毅仁之父容德生及其伯父荣敬宗。

十年过去了,荣氏兄弟在无锡的面粉厂和纱厂已具有相当规模。抓住商机、追逐财富或许是企业家的本能,但是真正吸引荣氏兄弟冒险开创基业的或许不是财富、权力,而是冒险本身。正如荣德生所说:“非恃有充实之资本,乃有充实之精神,精神为立业之本。”

1913年,荣德生留守无锡,荣敬宗离开无锡赴上海与人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产品还未出厂,栈单便早被抢购一空,不到一年即获利万元,盈利率达80%。

尝到暴利甜头的荣敬宗,采取“非扩大不能立足”的冒险疯狂扩张策略,主张“造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开工力求其足,扩展力求其多”。在“快”而“多”的鞭策下,荣敬宗一边开设新厂,一边疯狂收购对手,到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分布于上海、无锡、汉口、济南等地,面粉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各厂面粉畅销全国。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间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