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亥炮火打开市场之门(1)

1911年10月10日晚间8时,棚兵程定国在慌乱之下举枪射击陶启胜,打响了葬送大清王朝的“开国第一枪”,“辛亥革命”就此爆发。

此时,正在汉口登上“襄阳丸”的张謇隔岸目睹了武昌上空硝烟四起。他虽有不祥预感,但没有想到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清王朝会在辛亥之年走到尽头。曾国藩、李鸿章也不曾想到,失败的洋务运动会成为葬送大清王朝的首要推动者。张之洞更没有想到自己所编练的“江南自强军”会被策反成为革命的主力,狙击大清王朝的“第一枪”居然是自己苦心经营的“汉阳造”。盛宣怀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兢兢业业为朝廷收回铁路权,却直接引爆革命,导致清王朝覆灭。而一心效忠大清的他,却被正史《清史稿》定性为“误国首恶”。与李中堂之悲催,有过之而无不及。

政府与企业争利再次成为民主革命的导火索,历史再一次证明,民营资本击败国有资本是现代化的必然过程。

11日上午,武昌光复,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早已各怀鬼胎的地方立宪派势力纷纷宣布独立。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商业城市上海、广州宣布独立,浙江、江苏等省份也相继独立,大清王朝四面楚歌宛如囚禁在京城孤岛。第二年2月12日,6岁的宣统帝溥仪颁布了大清王朝最后一道圣旨——《退位诏书》,标志着228年的大清王朝苟活残喘到了尽头。而这份《退位诏书》是由时任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的张謇草拟,回想当年高中状元,官居三品,如今草拟诏书,请君退位,五味陈杂,难以言表。

大清王朝的覆灭,人们没有兴奋,只有漠然,或许还有淡淡的忧伤。辛亥革命也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一样惨烈,更像是顺手推舟、了人所愿。

后世将辛亥革命定性为“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革命党不一定是资产阶级,但是从洋务运动开始,民族企业无疑是革命党形成壮大、明智开化的主要推动力。

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后,孙中山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张謇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实业总长。但是当时涌入中华民国政府的人士,身份十分复杂,有革命党、企业家、买办、立宪派、地方军官、知识分子等。在企业最集中的上海,企业家占居高位。

推翻腐朽的封建清王朝,固然人心所向,但是除旧容易立新难,要真正建立共和体制,中国资产阶级显然还没有准备好。

似乎一切来的太突然,中华民国建立后,当局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复制一套总统共和制。后来袁世凯的专权和浑噩复辟,讽刺了共和体制只是挂在政府大门上“一副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

辛亥革命对思想启蒙的影响远大于民主政治。辛亥革命将几千年来至高无上的帝王拉下马,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破除“三纲五常”的腐朽观念。从此,民主共和、平等自由深入人心,打破了自由市场发展的思想障碍。更为重要的是,现代这些新思想在后来的民族企业发展中得到全面的释放。

民国建立以后的16年时间,中国并没有实现大一统共和社会,相反国家陷入军阀割据战乱不断。有意思的是,在没有强力的中央政府的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却迎来了百年唯一的“黄金岁月”。

除旧立新在勾心斗角的政治上显得尤为艰难,但是在经济上却似乎顺其自然。“井盖”被掀掉之后,民族经济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井喷”,办企业、开工厂、设银行蔚然成风。直到半个世纪以后的改革开放,中国大地才再次出现如此盛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