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能否实现多元平衡?
信息革命促进了金融便利化,群众性的经济投机似乎成为经济的常态。现在的各种经济问题只有从金融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或解决。在金融调控手段中,货币政策则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虽然每次货币政策的调整都是为了一个最主要的目标,但是每次货币政策的制定却需要平衡多方面因素;而现在货币政策似乎面临着失灵的风险,这从2010年下半年的争论中可见一斑。
■ 可以考虑实行“恒率储蓄制度”
这里笔者斗胆提出一个货币政策的调控工具,那就是“恒率”储蓄制度。其实中国之前也是有过创新的,如“保值储蓄”制度,中国曾经两度推出过保值储蓄制度,分别是20世纪的50年代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两次推出保值储蓄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应对通货膨胀。这算中国特色性的经济调控措施。
我所说的恒率储蓄制度,当然与保值储蓄不同。保值储蓄着眼于通货膨胀,“恒率储蓄制度”则是为央行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更大程度上降低经济调控的副作用。
恒率储蓄制度是指将储蓄利率保持不变。经济调控主要调控贷款利率,当前中国的货币调控起主要作用的也是贷款利率。储蓄利率和贷款利率进行对等调控无非是为了保证银行的利润而已。
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对等调控的副作用是非常大的。降低贷款利率是为了促进投资,此时的低存款利率往往会导致储蓄大搬家酿成投机泡沫。因为投机泡沫的产生往往不是因为贷款利率太低,而是因为存款利率太低。因此我们在保持低贷款利率的同时,提高存款利率才可以控制住投资泡沫和通货膨胀。
实行恒率储蓄制度,将存款利率固定在一个中等水平必然带来银行利润平衡的问题。因为在低利率周期,如果实现高存款利率,则必然导致银行利润减少。在高利率周期则可能导致银行利润过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提出设立“银行利润平衡”基金。即在低利率时期对银行储蓄进行补贴,在高利率事情进行利润征税,这样可以保证银行利润长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也可以让基金长期运作下去。
当前的经济与20世纪出现了两个非常大的不同。首先,由于信息的便利化,群众性投机活动大大活跃;其次,全球一体化之后,热钱流动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增大,这些新问题都给经济调控带来了新课题、新风险。如果抱守旧的调控工具不加以创新,无异于坐以待毙。
人类经济危机都是旧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新发展的结果,当然每次华尔街金融危机也不例外。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每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过后都是经济学术创新最活跃的时候,20世纪30年代诞生了凯恩斯主义,20世纪70年代诞生了供给学派、货币学派、新制度主义学派等新自由主义经济派别。因此在中国不断崛起的时代大格局下,我们有引领世界经济学术创新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