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本面:生在中国,你了解中国吗?(7)

■ 消费多,投资少会造成钱多的假象 

“钱多”的假象还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当钱被用于消费时就会给人以有钱的假象,如果用于投资则不会造成这种假象。不仅在中国,这几年全世界都出现了消费狂潮,这主要是全世界各国都实行低利率政策所致,与钱多没有什么关系。这些用于消费,当然是以信贷消费为主的钱正是银行储蓄的转移,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总之,中国的钱在总量上并不多,中国钱多是“假象”。现在的中国,富人的奢侈性消费与穷人的生存型消费并存,资产投机市场的火爆与实体经济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如果只看到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的,中国钱多的假象主要来源于“贫富分化”和银行储蓄的转移,这才是主因。

解释清楚“钱多”的问题,也就基本上解释清了“钱多为什么还不安”的问题。中国人的“不安”不是因为“钱多花不了”,而是因为中国由原来的低生活成本社会变成了“什么都需要钱”的高成本社会,这才是中国人不安的原因,也就是说中国人不安不是因为钱多了,而是因为生活成本高了。如原来在家庭、亲友、乡邻帮助下可以解决的事情,现在必须用钱才可以解决。中国人不安不是因为钱多了,而是因为钱不够用了;中国人的不安不是因为养老、医疗、投资、理财产品发展不到位,而是因为这些太昂贵,中国人目前还支付不起,这才是中国人不安的原因。

文明国家解决民众不安的措施主要是建立福利社会,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如北欧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新加坡为百姓提供住房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不是让民众自己去买保险。

当然也有读者会认为西方的福利社会已经出了问题,已经维持不下去了,但却不知这都是媒体灌输给大家的“假象”。在后来的章节中,笔者还会单独讲福利社会的问题。福利社会本身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出现问题的是实行福利社会的政府不遵守财政纪律,这背后主要是政治因素。

陈志武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但不知道为什么如此痴迷地沉浸于华盛顿共和的美梦当中。一场华尔街危机并没有让他清醒过来,他在《金融的逻辑》一书中常将美国与中国的大清朝对比来衬托美国是多么美好。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此人是老华侨,其实他是20世纪80年代末才出国的,近年也主要在国内活动,对国内的事情可以说是非常了解。书中总是举出大清朝的例子,为什么不拿现在的中国与美国进行对比,看中国与美国还有哪些差距,这样不是更有意义吗?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他的书中将欧洲古代皇帝发行国债看成是西方人的聪明,这又是典型的西方人聪明,中国人愚蠢的论调。如果是夸耀西方真正的聪明之处也就算了,但却往往将不应该夸耀的地方拿来夸耀。欧洲皇帝发行国债是政治因素造成的,在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农奴制社会里,皇帝根本没有征税的权力。西方的中世纪与中国的周朝制度类似,真正的权力掌握在诸侯手里,国王打仗向诸侯借钱是政治因素造成的,陈志武将这种现象归为西方的智慧,显然对西方历史不了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