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柏林(2)

柏林的东区画廊保存了残留的柏林墙。此处柏林墙已成为世界涂鸦爱好者展示爱恨情仇的舞台。沿着这段残破的柏林墙行走,五花八门、生动活泼的涂鸦点缀了原本灰色的毫无生机的墙面,历史瞬间被调侃出一种喧闹的效果。见证了东西统一的还有著名的柏林勃兰登堡门。我在勃兰登堡门踱步,附近的树林里伫立着白色的十字架群,以纪念当年那些因翻越柏林墙而被射杀的冤魂。

柏林墙筑起的较量虽然在20年前被打破,但是20年后,我觉得柏林的心墙仍在。穿梭于柏林东部,此前的建筑特色依然依稀可辨;西柏林一带则显得现代,特别是波茨坦广场上每年举办柏林电影节的索尼中心(SonyCentre),周围被现代建筑包裹,已失掉古老柏林的宏伟美态。只要穿过勃兰登堡大门,就可以回到以前的“东德”领土,再沿着菩提树下大道行走,柏林历史上的很多文化地标一一呈现。在我看来,此前的东柏林保存了很多历史建筑,德国历史的恢弘都可以在东柏林一边重新找回。我对朋友Lina 说,柏林的好东西都在“东德”一边,可Lina 却说,东德社会主义时期根本没有钱维护那些历史古迹,到了东西统一后,现在的政府才花钱修缮了那些凋敝的历史古迹。我踏着菩提树下大道向前,无论是柏林最古老的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t)、菩提树下大道入口处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他心爱的坐骑上的骑士雕像、洪堡大学对面的倍倍尔广场(Bebelplatz),还是在广场中的提醒人们不要忘记1933年纳粹焚书罪行的地下空图书馆纪念室,都让柏林显得相当有历史感。而霍恩措伦(Hohenzollern )王室的宫廷教堂——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和纵贯大街的宫殿大桥(Schlossbrücke) 则更是让我留恋,如果不是大雨寒风,我真想停下来,好好体味。

犹太屠杀不堪回首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我之前很挣扎,到底去不去呢?室外是

风雨,所以走进博物馆是旅行唯一的选择。我来到柏林著名的犹太人博物馆,在

这座充满了线条和结构感的现代建筑里穿梭。它的外表看似一个巨大的科幻工

厂,连通了此前的旧犹太人博物馆,设计者为美国建筑师丹尼尔·里柏斯金(Daniel Libeskind),初建于1992年11月9日,1998年底竣工,全部设施到2000年10月才安装完毕,2001年9月9日正式开馆。此处犹太人博物馆作为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无论从空中、地面、近处还是远处观看,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博物馆不再是照片展览的代言词,而是更多地通过建筑的设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震撼。

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绪,让整个柏林和德国人负罪修建这么一个犹太人博物馆呢?那种历史罪行一定是深深烙印在日耳曼民族心中,即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罪行依然横躺在原地,伤口定期会发作,悲悯不会泯灭。参观间隙,惊觉窗外不知何时已经飘起雪花。要感谢博物馆里的欧洲学生们,这些参观者充满了生气的面孔让这个外表冰冷的博物馆不至于让我不寒而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