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最大启发是:新技术和新发明创造出伟大的公司。飞梭纺纱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推广,电力的出现,汽车的诞生,人们只有抓住这些创新才能铸就成功。亨利·福特出生时,美国只有1/5的人口住在城市里,而当他去世时,这个比例变成4/5,他在创造伟大公司的同时,还改变了世界。
证券业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壮大之道,首在创新。
确立了一个方向,就能顺利达到彼岸?童话般的表述,永远掩饰不了残酷的现实。市场在变化,形势在变化,客户在变化,你的经营模式能不变吗?
证券业务的“消化、引入、创新”就不乏成功的例子,2001年国信证券就开始起步试水经纪人模式,一定程度上借鉴的是美国美林证券崛起的例子,2002年国信全面铺开经纪人模式,经纪业务市场份额排名直线上升,在2007年,该公司最大的营业部实现利润相当于一个中型证券公司。
开放式基金的创立某种程度上就是被市场变化“逼”出来的。2001年3月,在封闭式基金发行受阻近一年,行业发展遭遇瓶颈之时,开放式基金的筹备启动了。华安基金被确定为首家开放式基金的试点单位。短短半年内,一群自称“无须充电”的人开始忙碌起来,围绕开放式基金的注册系统、交易系统、网点联网和危机紧急处置等各个技术环节进行攻关。“在那半年时间里,核心团队很多人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但好像也不觉得累,当时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徐红光说。
博时的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的发行同样十分辛苦,因为这是行业内第一次全国性的基金营销。“虽然很辛苦,但第一个开放式基金启动销售的那天下午,建行告诉我们卖了30多亿元的时候,有人在公司楼道里放起了国歌。”在肖风看来,博时至今没有自己的歌,放国歌非常嵌合在重大事件表达激动心情的意境:“那天庆功宴喝醉了很多人,对公司很多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记忆。”
但并不是每次创新都会成功。机构研究业务就是个例子。2001年之后的熊市彻底覆没了一部分行业人士的信心,当时内地几家券商同时取消了研究部门,以“控制成本”。与此相反,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老牌券商则继续用不同的方法扶持研究机构。数年后,“曾经控制成本”的券商不得不以数倍的代价来重建队伍,回头参与研究市场的竞争。而早期积累的老牌券商们,每年从买方机构处获得佣金就已经达到了上亿元。
善假于物,逐步创新,在中国机构的成长道路上几乎是个无处不在的“达·芬奇密码”。从独立证券研究所的设立,到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业务的开通,从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成立,到开放式基金的出海,中国机构生存壮大过程中的“求学脉络”清晰可见。
创新未必成功,不创新则必然平庸。“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说。
与狼共舞
模式的突破需要新的市场环境的刺激。在招商证券总裁杨看来,走出国门和国外顶尖机构交流、交手的机会非常重要,“要有与狼共舞的勇气”。
“我认为首先要走出去学,国外大行在产品的创新能力、客户服务水平、专业化程度、交易效率、内控管理、风险控制等很多方面都值得国内券商学习。毕竟国外的证券市场发展了几百年,而我们只有20年,我们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要把握并购的机遇,“我认为需要通过兼并的方式,迅速整合出具有国际级实力的大券商,与外资投行相抗衡。”南京证券董事长张华东认为,券商依靠自身的发展慢慢强大起来固然可行,但速度太慢,而并购方式则可加速这一过程。张华东支持由政府牵线搭桥的模式提升整个证券行业的集中度,培育出颇具实力的内资投行。
国金证券副总裁纪路认为,机构自身的文化非常重要。“证券机构的超常规发展,可能会面临企业文化冲突的问题。”对此,他非常担心。要重视内地经济的机遇,中国资产管理业要增长,最大的前提是国家经济的高速成长和国民财富的积累水平。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认为:“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是不是能够成为全球排位前100位、前50位,一方面是国内腹地市场的发展,因为,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业最发达的美国市场客户资产来源也是一半以上来自本土的。另一方面,则是我们投资能力,尤其是对中国和邻近亚太市场的投资能力能不能保持领先。”
体制突围
更多的声音则是呼吁:激励机制的突破、业务限制的“松绑”。“高盛为什么比我们强?强在它的激励机制更加到位。”东方证券副总裁王国斌表示,投行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投行要像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那样,把个人与公司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这样他就更愿意长期留在公司,他会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来看待公司,这样每个人都把自己当做老板。“我们的券商不能全是国企,应该允许多种模式的存在。”
“我认为要允许证券公司向有限合伙制转变。”王国斌认为,国内外投行在管理、研发等环节虽然存在一些差距,但这些差距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的,可是市场准入机制不变,差距就难以赶上。而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则一言以蔽之:最关键的一点是行业呼吁已久的制度突破。兴业基金董事长兰荣对此也颇以为然。他认为,证券和基金行业眼前的瓶颈都将随着资本市场价值的提升和业务模式的变革迎刃而解,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行业也必然会出现洗牌。想在这轮过程中坚持到最后,就需要坚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踏踏实实地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站在中国机构发展20年的当口,在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场景面前,我们或许已经找到了中国证券市场和中国机构发展的规律。在合规中求发展,在创新中发展,这是历史的巧合与必然。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伟大的中国的机构时代正在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