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探究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时,我们更多地将目光锁定在IPO以后,但是有一批特殊资金——PE(私募股权投资),它们虽然植根于上市之前,却是生产要素早期流动的助推者。据统计,截至2010年9月30日的12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创投入股了85家,占比69%,主要均为高科技企业。按照当日收盘价计算,各类风险投资所投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所获得的平均投资回报率达到了11.4倍。
从事Pre-Ipo业务的创投机构,使私募资金流入高成长、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培育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让一些实验室里的成果或者大胆的商业计划成功孵化为一个个明星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增值和社会效益。
在浙商产业基金总裁裘政看来,目前,资本市场也面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新课题。从Pre-Ipo角度,通过政策、市场的引导,PE将资金投向新能源、新材料、高科技行业,扶持其上市,更大意义上来说是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
总体上看,PE的主要贡献在于为IPO进行了第一轮海选,因为钱多,PE机构并不轻松,找项目,抢项目,淘选出能够上市的企业。如果没有PE,虽然标的企业不一定会破产,但发展会很慢,尤其是一些技术导向型企业。
当然,无论PE行业如何居功至伟,仍然离不开整个资本市场,特别是二级市场的大环境,从根本上讲,整个资本流动是系统性的,只不过资金属性不同而已,有些资金只做上市之前,有些做上市之后。 中国资本市场20年,在不断改革中探索前行。如今,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尽,历史将机遇垂青给了经济转型中的中国——全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资本市场这个舞台上充分涌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与复兴奠定最牢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