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人类的影子(8)

我在河源市人民医院采访叶钧强时,他告诉我说,送进重症监护室,床边就放着呼吸机,可是由于他是纵膈气肿,医生不敢上呼吸机,怕出意外,只好用物理降温。黄杏初在河源市人民医院用过的冰袋降温,同样也用到他身上了。当时,发烧40℃却不出汗,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好在妻子和父亲在他身边,伴他度过了最痛苦的时期。当时,在河源医院里住院的同事,都在关心他。护士黄晓琴打电话问:“退烧了没有?”他因纵膈气肿不能说话,一说话就喘,只好叫爱人发一条短信息给她:“高烧不退,呼吸困难,受不了啦。”在河源住院的同事们见此,给他回了一条短信息:“祝你早日康复。我们既是同事,又是病友。”在病中,得到同事们的关心,叶钧强心里热乎乎的。

叶钧强说:“在我住院期间,黄文杰教授和呼吸科的护士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几个小时就给我换一次冰袋。我作为一个医生也曾这样做过,但作为一个病人感受就不一样了。”

过了10多天,叶钧强的体温才慢慢地降至38℃左右。当体温接近正常的时候,叶钧强感到舒服多了。但38℃体温又维持了两个星期,然后才逐步恢复。叶钧强确实病得很重,一共住了90天的医院,直到2003年3月23日才出院。

回到河源家中,3月24日叶钧强就上班了。这时,河源市又先后发现了新的“非典”病人,刚刚恢复的叶钧强又投入了救治“非典”病人的工作中。

待抗击“非典”工作告一段落、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典”病人也陆续恢复出院后,叶钧强向领导提出一个请求,让他到抢救他的广州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进修。他要提高自己的医术,继续为抗击“非典”而奋斗。我到河源采访时,叶钧强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出发。愿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呼吸内科方面的专家,因为作为中国第一个被“非典”病人感染的医生,他有着非同一般的体验,这种体验能够帮助他成才。

2003年1月10日,经历九死一生的黄杏初出院了。当时,广东省的“非典”疫情还刚刚处在散发阶段,无论是专家还是卫生主管部门对它都还没有清楚的认识,谁也没有预料到会有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搅得全国甚至世界不安。就是治愈黄杏初的黄文杰博士,也还不完全了解这种疾病。

中山,又一批医务人员倒下

就在省卫生厅专家组赴河源市的同一天,2003年1月2日,距河源市数百公里之外的中山市中医院来了一位30多岁的练姓患者。他是中山市本地人,在一家酒楼做厨工(即在厨房做辅助工)。2002年12月26日发病,来到了中山市中医院就诊,急诊科接诊的医生姓白。

练姓患者来到医院时,肺部就有阴影。当时高烧不退,咳嗽不止,症状已经很重,被收住院了。几天后出现了低氧综合征,严重缺氧,呼吸困难,马上被送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并且上了呼吸机。这时,发现他两肺都严重感染,当时只知道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做了痰培养,却找不出是什么细菌感染的。

接着,1月5日又来了一名33岁的厨工,他和练姓患者不在一家酒楼工作,也互不相识,并不存在相互传染的可能,症状却一模一样。5天后病情加重,同样是呼吸困难,也送进了重症监护室抢救,上了呼吸机。

在整个抗“非典”期间,我们见到不少传媒报道中都提到病人上了呼吸机,为什么要上呼吸机?上呼吸机表明了什么?恐怕大家不一定弄得很明白。首先,我们知道生命的存在主要靠呼吸。“非典”的冠状病毒,侵害的是人的呼吸系统,呼吸系统严重感染就会使病人的自主呼吸困难,吸不进去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气,人就会缺氧,出现医学临床上称为的“低氧综合征”。在体征上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气。由于缺氧,难以入眠,烦躁,人的面部会发紫,医学临床上称为“发绀”,绀,也就是紫。而氧气是维持人体这架复杂的机器运转的重要能源之一。缺乏能源,机器就要停止运转,生命也就停止了。为了维护人的生命,就需要用机械来帮助人呼吸。这时,就要上呼吸机了。上呼吸机的目的是通过机械往人体里补充氧气。呼吸机分“有创”和“无创”的两种。有创的,是在病人的脖子下面切开气管造成一个创口,然后从创口里插入导管往里输入氧气。无创的,即在人的口鼻处戴上面罩,通过机械泵入氧气帮助病人呼吸。凡要上呼吸机的病人一般来说,也就是无法自主呼吸的病人,都是病情危重的,尤其是上有创呼吸机的,一般医院就要下《病危通知书》了。中山市中医院的两个病人都上了呼吸机,说明病情都很危重。

接下来,和河源市人民医院发生的事情惊人地相似。1月4日,急诊室接诊练姓患者的白医生开始发烧,但症状不重,以为是感冒。接着,先后又有与这两名患者有过接触的4名医务人员全部病倒,症状一样。中医院赶紧向中山市卫生局汇报,局长梁厚祥得知情况后,立即和几位副局长都赶到了中医院,决定将呼吸科的其他病人迁走,腾出一个专门的病区,将所有怀疑的病人全部集中在呼吸科治疗。当晚(1月14日)向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第二天一早就派人来到中山市进行调查,并采取了患者的血清样本,马上返回省实验室检验。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组回到广州后,将情况向省卫生厅报告。省卫生厅立即召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有关专家研究,决定马上向中山市派出专家组,并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CDC)报告,邀请有关专家到广东指导防治工作。

1月20日下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了专文报告。

1月21日,省卫生厅专家组赶赴中山市,临床专家仍由肖正伦、黄文杰、邓子德组成。

当天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来到中山市,当时钟南山并不是专程来参加这个病调查会诊的,而是为了别的病人会诊。但,钟南山是一个有着严谨的科学精神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专家。他到中山后,听到这个情况立即参加了会诊调查。除了钟南山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专家,还因为钟南山对这种病已经有了警觉。

我们还记得吗?当时河源市人民医院一共往广州送了两个病人,一个是黄杏初,还有一位郭姓出租汽车司机,他被送进了钟南山所在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郭姓患者到了呼研所后,先被当做急性肺炎,也怀疑过是“军团病”,因此最初医生使用的是抗生素,在疗效不大后,医生又加大了抗生素剂量。

在“非典”发生的初期,因为病人表现为发烧、咳嗽、肺部阴影,这些都是炎症的表现。而炎症即是致病菌侵入身体后所产生的伤害人体的直接反应。所以一般医生首先都会用抗生素为病人杀菌消炎。

那么,何为抗生素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