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祸患(10)

哈罗尔的经历,在两方面具有典型特征。作为一个苏格兰人,他是1700年后去美洲的第二批移民:在18世纪的所有英国移民中,近3/4是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事实上,只有来自英伦诸岛最贫穷偏远地方的人在卖身做契约劳工时,才会损失的最少,得到的最多。当约翰逊和博斯韦尔在1773年穿过苏格兰高地和爱尔兰岛时,他们不断地看到一些被后者批判为“这种像传染病一样的移民狂潮”的迹象。约翰逊则持一种更为实际的态度:

阿瑟·李提到了有些苏格兰人到美洲购置荒地的事情,并表示不理解他们这样做的目的。约翰逊说:“为什么?先生。所谓荒凉都是相对而言的。对苏格兰人来说,那些土地算不上荒凉。”博斯韦尔说:“够了,不要吹捧英格兰人了。你现在去过苏格兰了,先生,难道你没见到那里的人仅够吃喝吗?”约翰逊回答:“当然了,先生。这些吃的喝的不过是足以让他们有力气逃离家乡罢了。”

其实,这两个人都没有认识到,让这么多男人和女人“倾城而出”的真正根源,在于地租的增加以及连续多年收成不佳的严酷现实。对爱尔兰人来说,“更好的天气,稳定的政权”更能吸引他们。1701~1780年,2/5的英国移民是爱尔兰人,随着美洲的土豆被引入英国,加上人口的急剧增长,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移民率继续攀升,到19世纪40年代移民率达到了顶峰。从英国偏远地区流入美洲的移民让大英帝国始终带着凯尔特人的特征。

哈罗尔的英年早逝在当时并不罕见。新到弗吉尼亚的移民中,有2/5的人来到这里的最初几年就去世了,通常是因为疾病或者肠胃功能紊乱。要生存下来,说的委婉点,就得“经受考验”。而那些存活下来的人也往往面带菜色,明显与健康人不同。

如果弗吉尼亚始终有移民进入,那么契约劳工的人数会不断增加,这里的天气更好些,主要农作物相对来说也更容易获得好的收成。但实际上,这里的移民数量并不够。我们常常忘记,17世纪,大约69%的英国移民去的并不是美洲,而是西印度,毕竟那里才是赚钱的地方。英国与加勒比海诸岛的贸易比与美洲的贸易多得多。1773年,英国从牙买加进口的商品价值是从美洲所有殖民地进口物资的5倍。1714~1773年间,尼维斯岛出口到英国的产品是纽约出口到英国产品总量的3倍,安提瓜岛出口到英国的产品也是新英格兰出口到英国产品总量的3倍。在18世纪的大英帝国殖民地,最大的贸易品是糖,并非烟草。1775年,英国进口的糖占所有进口物资的1/5,价值是进口烟草价值的5倍多。18世纪的大多数时期,美洲殖民地不过就是这个嗜糖的英伦诸岛的经济附属国,向英国供给一些这里不出产的基本粮食。七年战争结束之际,威廉·皮特在面对究竟是拓展英国在美洲的领土,还是占领法国的产糖岛瓜德罗普岛时,他选择了后者,他的理由是:“北美被征服地区的现有贸易额极其稀少;它们的未来难以确定,它们的前景也非常渺茫。”

不过问题却是,那些热带岛屿上的死亡率高得惊人,尤其是在“多病时节”的夏季。在弗吉尼亚,116 000名移民最终仅存活90 000人,而在巴巴多斯岛,150 000名移民只剩下了20 000人。人们很快就吸取了教训。1700年之后,移民加勒比海的人数大幅下降,人们更倾向于移居气候更为温和(土地也更为广袤)的北美洲。早在1675年,巴巴多斯岛的议会就开始抱怨:“以前我们这里有源源不断地来自英格兰的基督教劳工……可如今,英国来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在他们雇用期满后,已经没有土地可以分配给他们了,要知道,土地在以前可是吸引他们来到这里的主要因素。”要吸引契约劳工,还得另想办法。当然,办法总是有的。

1764~1779年,英格兰北安普敦郡欧尼弗的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区由约翰·牛顿管辖。他是一位虔诚的牧师,也是历代最受人喜爱的赞美诗《奇异恩典》的作者。我们大多数人不时地听到或者唱过这首赞美诗。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位作家曾做过6年成功的奴隶交易商,将几百个非洲人从塞拉利昂运过大西洋,到达加勒比海沿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