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海棠

黄昏的汴京如同一首抒情诗在流淌,你的心却被他专注的目光灼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在那个春天的黄昏,她来到了京城。壮美的落日推涌着琉璃瓦塑造的华美屋檐,古旧的城墙数百年数千年地沉默着,吐露着一圈圈的晚霞,护城河外,一朵朵白花飘坠在风尘里,分不清朝代,看不清时代。

当一个女子学会收敛笑容,内心开始萦绕清风拂面般的忧伤时,那也是一种成长。任何一种童真都会有忧伤覆盖,这是成长的代价。就如同,任何一个果实的成熟都要以花朵的凋零作为代价。

从历城到汴京,对于李清照来说,她从一个山水之城进入繁华之都,那些恬淡的泉水转眼间就被繁华的灯市替代。

李格非在汴京置办的新家并不大,京城百物皆贵,更何况李格非是个两袖清风的官员。但庭院里窸窸窣窣的小竹林,清幽淡雅的书房给了李清照一个新的空间。父亲李格非朋友众多,除去那些登门求教的士子、朝廷照面的同僚,还有风雨同舟的交心好友张耒、晁补之。

一日,接连被贬官的晁补之到李格非家中论诗谈道,偶然看到了李清照的诗文,甚为欢喜,在李格非的委托下,晁补之答应做清照的老师,指导她读书写词。

晁补之出身于北宋名门,与李格非一样仰慕苏轼的才华与为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二十七岁即高中,当时苏东坡任翰林学士,于是晁补之、黄庭坚、苏轼三人在汴京互相酬唱交往,度过了人生中最为惬意的年华。

在晁补之的指导下,清照的诗文长进很大。读诗,一定是从《诗经》开始,那些葱茏美好的草木在李清照的思绪里疯狂生长,绿色在朝阳下弥漫着青春的气息,成长的惆怅像流水潺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恋情是诗歌中最为常见的题材。无论达官显贵、王侯将相,一遇到爱情,都是人世间最简单的情郎,最痴情的怨女。爱情,往往是创作的第一阶段。年轻气盛的曹丕,尽管有种种的政治手腕和百般的心计谋略,可在文字面前还是暴露了自己柔软的内心。一首《燕歌行》委婉哀伤: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数月来的读书让李清照的艺术触觉越发敏锐了。春末夏初,雨水渐多,池塘游鱼,雨中白鹭,时光每一处的精雕细刻都逃不过她敏锐的感知。在这个雨水丰盈的季节,她也渐渐丰盈,每一天早上醒来她都能清晰地看到时光流淌的安然。少女那些美好的寄托如同散落水中的花瓣,默然无语,随水而去。

问一问丫鬟,海棠花落了没?丫鬟回答,没有呢,尽管昨夜风雨侵袭,但是海棠花没事儿。丫鬟又哪里分辨的出这些流光的细节呢?李清照不禁在心里叹息:傻丫头,你是否知道今日的海棠已经花朵稀少。

一首《如梦令》,晁补之看后愈加赞赏。鼓掌而叹,李清照只是在旁暗笑,她觉得老师仿佛回到了孩子的年纪,依稀能够想象他和苏东坡一起饮酒作诗时的放达之态。什么贬谪,什么政治斗争,在接触文字的那一刻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就在这一年,哲宗去世,他的弟弟,历史上有名的画家皇帝宋徽宗赵佶登基。不过这并没有对李清照的生活产生大的影响。反而让李格非喜出望外,恩师苏轼总算从岭南这个不毛之地获得赦免,筹备着北返之行。

就在这一年,朝廷的另外一个大臣,赵挺之开始在自己的肚里打起算盘。朝廷两派斗争日益复杂化,哪一派得势都不容易。如何在两派中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至于派别失势而从此不得翻身?他把目光投到了自己的政敌李格非身上。

赵挺之在自己的庭院里绞尽脑汁地思虑着如何拉拢李格非。用金钱美女?不可能!以李格非的修为,用这些手段只会自取其辱。朝廷的利益诱惑,权力打压?恐怕也行不通。苏轼的弟子,有谁怕过打压来着?赵挺之捻断胡须也没想出策略。此时,他的小儿子赵明诚从太学读书回家。赵挺之大脑一热,联姻?听说李格非有个标致漂亮的女儿。何不试一试呢?

赵挺之喜出望外。

赵明诚是太学学生,由于有良师指导,故没受到过父亲的太多影响。读书之余,醉心于古文物,更把欧阳修的《集古录》当宝贝一样翻阅。这让赵挺之有些不快,心头暗想,整天欧阳修苏轼的挂在嘴边,真害怕同僚们误以为老子是跟他们一派的呢!

其实,赵明诚跟李清照有过一面之缘。那是在春天,太学后门的一条街上开着大大小小的古董店,文物商贩摆弄着古籍旧书,是读书人聚集的地方,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一天,李清照乘轿子路过这条街,她好奇地拨开帘子,却刚好看到正抱着书籍痴痴独立的赵明诚。赵明诚看到帘子里的李清照,手中的书散落一地。李清照不禁含笑。

就是一次轻轻的回眸,爱情的花朵早已在对视的空气中萌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