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著名的笑话说道:一哥们儿丢车丢得太多,气得不得了,卖了一辆新车,加了十七八道锁,很张扬地停在路边去自习。等他自习出来,发现车还在,但是所有的锁都被完整地打开,平铺在地上,旁边有一张纸条:别以为北大没人了!
●此外卖书、失物招领、寻物启事也偶尔有见。但“某日一教105室戴红围巾的女同学你好我很喜欢你”这种绝对没有。北大学生不那么浪漫,也不那么肤浅。
三角地被拆除了,作为一个半老不老的北大人,我有一点不是滋味。
说来惭愧得很,我是上了北大之后才知道有个三角地。同学说那是北大思想汇聚之地,我也跑去看,没想到只是几个很大的公告牌。而且当时百年讲堂正在施工,那几个公告牌都被安置到了三角绿地的北侧,由西向东,坐北朝南地靠着工地边缘的铁板隔断。
后来,施工结束时,也曾经把这几个公告牌放倒。当时我们觉得三角地没有了,还曾经去凭吊了一回。没几天,又把它们在旁边的三角绿化带边上立起来了,这也许就是它的原貌吧。
那些广告牌或者叫做海报栏上面,一如之后的十年中,我每次去看它的样子。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广告。其中以英语班和考研班的广告最多,大32开的印刷品,一张一张平铺在上面,把整个公告牌贴得密不透风。小宗的广告则是学生自己贴的,诸如买卖自行车、买卖电脑、求租床位等等。
多说一句,在学校里到处都有“禁止私下买卖车”的牌子,但是没办法,二手三手七手八手甚至更多的旧自行车在被不停地转手。一则学校太大,没有自行车基本没办法生活;二则丢车太严重,上大学四年没丢过几辆车的人很少,我在北大丢过不下十辆车。一个著名的笑话说道:一哥们儿丢车丢得太多,气得不得了,卖了一辆新车,加了十七八道锁,很张扬地停在路边去自习。等他自习出来,发现车还在,但是所有的锁都被完整地打开,平铺在地上,旁边有一张纸条:别以为北大没人了!这个笑话之所以著名,一是贴近生活,二是自嘲和苦笑的意味极浓。
卖买电脑的广告也不鲜见,虽然紧挨着中关村,但是学生还是以省钱为主;电脑的主要用途,则又以上网查资料和写文章为主,对硬件要求不高,所以大四学生毕业,往往把电脑转给大三的学弟。
求租床位的都是外校的学生,假期赶过来参加考研班之类。有外地学生回家,往往在假期中把床位出租。但是虽然求租床位的广告多,实际上出租床位,尤其是在假期出租床位的事情也很常见;但这两个现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能够转让成功的,一般都是原先的同学、老乡等,知根知底的,否则同屋的人也不会答应。而这些熟人来求租床位,一则不必贴广告,二则也不必花钱,所以这“租”字实际上也用不着。
此外卖书、失物招领、寻物启事也偶尔有见。但“某日一教105室戴红围巾的女同学你好我很喜欢你”这种绝对没有。北大学生不那么浪漫,也不那么肤浅。
以上提到的公告或广告占了三角地公告牌上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地方,所以,我第一次看到那横拉一大溜的三角地公告牌,有点失望。因为这些东西都只关利益,无关思想。
后来慢慢发现,还是有很多无关利益的公告被贴出来,比如某某讲座,某某活动,某某社团招新。但三角地的广告覆盖率太高——不是受众的覆盖率,而是被覆盖的覆盖率,往往这些内容刚贴出来半天,就被其他的广告盖得严严实实——所以几乎看不到。新入学的时候,班主任说:“大家需要什么可以去三角地贴小广告,但是可以多贴几次。有的同学贴的小广告,半个小时再去看就已经被盖上了。”可见三角地广告的更新之快,虽然更新的大多数还是老生常谈的英语班或者考研班。一些自以为比较重要的活动、讲座的广告,往往在上面写上“请保留三天”的字样,虽然这方法有点儿防君子不防小人,但往往有这字眼儿的广告就是不会被盖掉。这也是北大学生心里的一个默契劲儿:不是公益的、重要的事儿,不写请保留。写了请保留的,就一定比其他小广告重要,自己贴的时候,尽量不盖上。
北大的学生社团数量广大,水平极高,而且科学文学史地艺术体育无所不包,所以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社团招新的广告贴遍了三角地。我在北大时社团有八十八个,号称百团大战,现在早就超过一百个了吧。北大的学生,对自己的社团,往往比对本系还亲。所以社团招新,是极重要的大事。每个社都自制海报——一般都是手写手绘,没见过印刷品——粘贴到三角地,为自己的社团招新,一则宣传, 一则造势。每逢这个时候,就觉得三角地凭空光芒万丈起来。
三角地的海报每天晚上都被保安或保洁员撕下来清走,这无关什么思想控制,只是纯粹因为太多太厚而己。
三角地,虽然只有方寸之地,却是每一个北大学生最熟悉的一处校园景观。一则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二则它地处要冲,在宿舍区到教学区的必经之路上。一到上课下课时间,三角地绝对比王府井热闹得多,每个学生都养成了路过时看一眼广告牌的习惯。随眼一扫,就能自动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比如今晚有什么讲座什么的。生活上有什么事,首先想到的,也是去三角地贴小广告。
在我上学的那四年,三角地真正起到想象当中的那种功效的机会不多,一共只有两次。
一次是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全校群情激愤,学生们集体走路去美使馆示威前后,三角地贴满了讨美的檄文,其中不乏深度分析及笔墨绝佳的好文章。大家走过三角地,不再是浮光掠影地一看,而是每篇都仔细阅读。
还有一次是昌平园区的大一女生邱庆枫在返校途中遇匪遇难一事,那件事在学校里的影响,仿佛比上一件事还大。三角地的挽联悼文,不计其数,更因此引发了学生推举代表要和校领导对话的事件……一切都已经过去,不该谈的不谈。但需要说一句的事,后来学生自发公祭邱同学,就在三角地。三角地的那一圈排成心形的蜡烛,一直在我印象中挥之不去。
三角地消失了,学校给出的理由大概是商业广告太多,影响校园环境。我忽然想起北大校园里有一个雕塑,这大概也是唯一一个在学生宿舍区的雕塑,是某系某一级的全体同学集资修建的,以“民主”和“科学”两单词的首个英文字母为基础变形而成。“科学”的S上有一小圆球,于是这个雕塑被学生们称为“民主科学顶个球”,年复一年,这句话又变成了“科学还有个球顶,民主连球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