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杜拉拉”之前——“升职”之前,我们得先说说入职(4)

今天,艾西接着讲应聘策略。如第三个问题所述:问题3——“如果面对团队面试,也就是说,你的面试官不是一个人的情况下,你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是比较有趣的。因为我们几乎没有应对策略。为什么呢?

艾西曾把这个问题问过一些朋友:“为什么会有好几个面试官一起考察你的情况呢?”有些朋友回答说:“大概是人家重视这次面试吧?”

诚然,有些情况下,公司方面会重视面试,比如说你应聘的是大区总监啊、副总啊之类的。作为新加盟到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公司势必要拿你当回事。否则,录用了不合适的人选,很可能让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艾西见过的最多一次,对面坐着8个人,相当叫人手足无措啊。

不过请注意,对于应聘者而言。假如您都去面试高管了,您还用得着看艾西这些小小的心得吗?不会的!所以,大多数在看艾西作品的同志们,应该还没到可以面试高管的级别。

既然不是高管面试,那么,还弄出好几个面试官来,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家公司相当的官僚……

在前面的讲座中咱们提到了,经理级以下的面试通常由两部分人构成。其一是招聘人员,这个咱们已经比较了解了,人家通常很忙。再一个就是部门领导,也就是你入职后的直接领导,他们可能更忙。试想一下,大家都这么忙,还要抽出时间来聚在一起,面试一个普通的小小员工,这岂不是很可笑吗?时间都浪费在招聘上了,公司的活儿谁来干呢?因此,在大多数私人公司里面,是不可能出现多人同时面试的局面的,如果出现了,那只能说明,要么他比较官僚,要么就是公司管理制度比较散漫。

我们投简历、参加面试,为的就是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工作的好与不好,不仅仅要看它的报酬和工作量。当然也要看工作环境、同事以及领导的状况。假如领导无所事事,背着手来回溜达,或没事就找你谈谈心,这样的工作如何开展呢?

所以,与其说这个问题是为了更好的应聘,还不如说这本身也是考察公司的一个指标。当然,观点归观点,也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时候,部门两位领导一起面试你,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而超过3人的面试,则一定属于艾西所说的情况了。

不过,需要提到的是,有的时候,面试官不是一起上阵,而是给你来一个车轮战。艾西的挚友张老师,就曾经体会过一次。整个面试时间长达两小时,面试官依次是:人力XX——部门总监XX——部门主管XX——部门采购XX——前台XX——人力XX。这件事情很逗,并且是出现在一家赫赫有名的大公司里。特别是其中部门采购和前台的出现,叫人费解。

其实细细想来,也未必就费解,原因有二:

首先,其实每个人都具有观察他人的能力。并不是说只有招聘人员和部门领导才能看出员工的能力和人品。有的时候,秘书的一句提醒,甚至前台看到的小小细节,都展现出面试人员的本来面目。

其次,对于想要录用的新员工来说。有些公司,很重视员工之间和睦相处。于是,有些时候,先让未来的同事们见上一面,至少不要一上来就看新人不顺眼,也是一个蛮有趣的做法。

总结起来:我们经常见到的是一对一的面试。但少数情况下,也存在多对一的面试。反之,也同样存在一对多的面试。

一对多的面试又是怎么回事呢?

即,一位面试官,同时面试多位应聘者。这通常在急速扩招的公司中可以看到。公司组建初期,需大量招聘人才。一个一个面试,非常耽误时间。于是,10人为一拨,甚至20人或更多人为一拨,集体面试就是一种必然现象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做的公司,对人的个性化认识程度是较低的。他们习惯于在共性中,去寻找微小的差异……话是这么说,实际情况则可能非常混乱。这个时候,艾西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如果显得与众不同,也许人家要的就是平庸之辈;如果表现得规规矩矩,跟别人一样,可能人家就是在寻找异类的。所以不论你是怎么做,都有一半的机会失败。艾西在这里只好这样说。

无论是一对多,还是多对一。作为一种面试方法,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应用这类面试方法的公司,则很可能不妥。

假如你不介意去保险公司、教育公司,不介意去从事销售工作,甚至去做连领导都还没确定是什么的工作,那么,本章的警示,也就毫无必要了。

读书导航